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十七章 美女如云(上)(1/3)

大理城,背倚苍山十九峰,面濒洱海万顷波,始建于唐代。南诏王阁罗凤在取得了“天宝战争”的全面胜利后,开始开疆拓土,广筑城池,其中就有南诏三都之一的羊苴咩城。他的孙子异弁寻迁都羊苴咩城,并进行了重修和扩建,使其成为建都时间最的南诏国都。后来段氏先祖段思平建大理国羊苴咩城始称“大理”。

大理建国年,历二十二世。佛教在唐代传入大理,南诏后期兴盛起来,佛寺林立,大寺八百,小寺三千,巍为壮观。到了大理建国,佛教亦成为社会尚,“家无贫富,皆有佛堂”,“人不以老壮,手不释珠”,因此,大理国二十二位君王中,倒有九位“避位为僧”。

大理城和石城郡差不多,很多房屋亦是由一块块石头所建,而木料运用的恰到好处,房屋显得十分结实。

从石城郡到大理,众人走了月余,越过了点苍山就到了,一路山水秀美,使得张玉在石城郡郁闷的心情愉悦了不少。

本来听着书生一路吹嘘大理的美景,张玉心中颇有些不以为然的,大理光好,这一点张玉也承认,因为在后世,这里就是旅游胜地。可哪儿有书生说着这么夸张?自己虽然没来过大理,但其他旅游胜地也不是没有去过,也未见有什么出奇之处。

可是到了点苍山,见到了终年积雪的山脉时,张玉却改变了自己看法。原来,从来没有遭人破坏的自然之色,竟是如此动人,处处都是原始之貌,捧一口山泉,清冽甘美,不时有小动物穿梭其中,似忽不怎么怕人。路经崇圣寺时。书生还特地带张玉游览了一番。那崇圣寺方圆七里,光是房屋怕也不下几百间,佛像更是多达千尊。是夜,众人就在崇圣寺借宿,张玉一行人数虽然众多,可是寺中却也容的下。见到这个情形,张玉心中不禁开始盼望见识见识书生口中的洱海、蝴蝶泉。还有什么山茶花等等物来。

那洱海虽然就在不远,可是众人却有事在身,也不可能单独为了张玉去一趟,因此,第二天众人离开崇圣寺后,就直奔大理。

进了大理城。张玉发现这里的民族种类比石城郡更多,通过书生的介绍,张玉早就认识了不少民族。不过大理城内最多的还是白族。那白族少女女子服饰极为艳丽,色彩对比艳明,穿着白色,浅蓝色,粉红色等右衽上衣,外玫瑰红。紫红。黑,蓝色的褂子。未婚少女梳独辫。末端系着鲜红的头绳。然后将独辫绕在白色头巾上,腰系绣花短围腰。把白族姑娘装扮得像是一朵朵艳丽的山茶,亭亭玉立,把张玉几乎看花了眼。

不过好景不,很快,一行人就到了一座府邸,张玉只好收回了乱瞟的目光,抬头看去时,只见那府邸似乎甚是恢弘,门口两座威严石狮,而门匾上写着几个镏金的古篆,不过张玉墨有限,却是不识。本来张玉想问问书生,可是一想,自己曾在他面前冒充过“七省状元”,于是立刻打消了这个念头。

过了片刻,两扇府门大开,抢出来一个三十来岁的华服青年来,只见这青年留着短须,皮肤甚是白皙,面貌到和书生有七分相似。张玉一看这人和书生相貌如此相似,只道这人可能是书生的兄弟。哪知那青年还没有走到书生身边,就见一拜倒地,口称:“孩儿拜见父亲大人!”

张玉愕然的看着这个场面,一来没想到这里原来却是书生的家,本来还以为这里是什么“镇南王府”之类的呢!二来更没想到这书生还有个这么大的儿子。不过转念一想,张玉心中已经了然,那书生以前是丞相,府邸自也不可能差了。有个大儿子也没有什么出奇的,古代早婚啊!再说书生是习武之人,跟着一灯禁欲那么多年,看着年轻也是常事。

不过张玉却不知,这书生满门富贵,在大理极是得宠,因此,他的府邸比起王府来却也差不了多少了。

等书生与他儿子叙完旧,书生拉着他儿子对张玉道:“张兄,这是犬子世昌,现在添为大理的丞相!”说着又对朱世昌道:“世昌,这是你张师伯!”

那朱世昌见张玉年纪轻轻,可能比自己还小着几岁,竟然是自己的辈,不由一愣。不过,他为人即孝,又早已知晓张玉大有来头,当下也不敢怠慢,连忙拱手行礼道:“世昌见过张师伯!”

张玉没想到书生的儿子居然也是丞相,见他向自己行礼,还口称师伯,张玉也是一愣。不过,他在全真的辈分本来就极乱,当下还是立刻回过神来,连忙扶起朱世昌道:“不敢,不敢,我虽和你父亲平辈论交,但是咱们还是各交各的,我叫你一声世昌兄,你叫我一声张兄得了。”

那朱世昌乃当朝丞相,年纪又和自己差不多,如果要他叫自己师伯,张玉可是万万受不起的。

朱世昌听张玉如此说,却不敢立刻答应,而是转头看了看书生。书生想了片刻后,也觉这样有些不妥,当下笑道:“也罢,你们还是平辈论交好了。”朱世昌见书生首肯,不禁松了一口气,笑道:“那我可占了一个便宜,叫你一声张兄了。”张玉笑道:“咱们也不管是谁占了谁的便宜啦,不过世昌兄,不知你饭准备好了没有啊?走了这么久,我肚子可饿了!”说着面露微笑的对朱世昌眨了眨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