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638风暴再起(3/3)

粮价在缴税和交纳地租后还能剩多少。

还在幻想添置什么东西的时候消息传来,粮价因为丰收大跌,最后一算账,交完税和地租手上也剩不了几个钱,似乎和往年并无太大差异。

这些,魏广德都极有印象。

只能说,任何事物都有两面性,很难说好和坏,对与错。

至于魏广德并不像张居正那么热衷于研究此法,主要就是因此。

大明白银不多,这开海的旨意都没下发,大明帝国还远未成为白银帝国,要是推广“一条鞭法”,白银价格还不知道暴涨到何等程度,百姓怕是更加困苦不堪,难道要收大量铜钱,再把这些铜钱运往京师?

怕是到时地方上经济就死了,老百姓手里,最多的其实还是铜钱。

以现在的银价,一两银子换好钱九百到一千,而劣钱则要一千二甚至更多。

地方全部按照白银征收的话,银价怕是涨一半都是轻的,而这部分损失只会被地方官员扣到老百姓头上。

由此,全国各地不定时搞两年“一条鞭法”其实也不错,至少在那段时间可以减轻些百姓负担,这样地方上也能安稳两年。

这是魏广德深思熟虑后的结果,所以他并不打算站队,哪边都不站。

果然,第二日一早,吏部衙门里消息就传开了,不仅是阁议开海的条陈,还有户部尚书葛守礼关于停罢“一条鞭法”的奏疏。

另外,魏广德也印证了消息,确实有人在私下串联,似有把矛头指向郭朴之意。

魏广德其实并未上心此事,因为他认为徐阶不会如此短视,看不到驱逐郭朴的后果,即便一时不察,很快也会有人提醒才对。

他只是让芦布盯着内阁那边的消息,隆庆皇帝什么时候批红,下发开海旨意。

终于,下午的时候,芦布进了值房,低声把刚打听到的消息告诉了他,接近中午的时候,司礼监已经把皇帝批红,用印后的条陈送回内阁,由此内阁可以草拟旨意。

开海。

虽然下旨意和真正的开海相距甚远,但至少有了一个好的起步。

开海旨意是代表朝廷认可这件事儿,接下来内阁和福建地方官府还要就开海的具体细节进行商议,规划细则,完成后才会正式实施。

魏广德估计,做完这些,到商港建立,至少还要小半年时间。

或许,隆庆元年年底,第一条商船可以出海,官府也能收到第一笔税银。

就在魏广德研究科道言官的名录,寻找给隆庆皇帝留下印象的徐党御史的时候,一场针对郭朴的弹劾风暴也终于是刮了起来。

魏广德也是没有想到,不过两日时间,刚刚消停下来的乾清宫就再一次被弹劾奏疏淹没了。

吏部值房里,魏广德放下手里的御史名单,看着芦布抄来的纸条,那是御史弹劾郭朴的奏疏,还有隆庆皇帝的批复。

和之前高拱那时一样,对于这些弹劾郭朴的奏疏,隆庆皇帝都一一驳回,对其中危言耸听者进行训斥。

不过语气还是偏软,似乎并没有从高拱一事中吸取教训,用更加强硬的态度回复或者留中。(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