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二百六十八章 喜事连连(3/3)

被称为“旅蒙商”的商人们就迅速发展起来。”

“大盛魁的创始人们,正是随军进行贸易的旅蒙商人中的一员。”

“起初,大盛魁还不叫大盛魁。它是由三个山西商人:王相卿、史大学、张杰开设的商号,名字叫做吉盛堂,总号设在乌里雅苏台的清军前营,并在归化城和科布多各有一个分号。”

“他们三人虽然资本少,业务不大,但买卖公道,服务周到,生意十分兴隆。”

“康熙末年,吉盛堂改名为大盛魁,并把总号也迁到了归化城,大盛魁的牌子开始打响。”

“到了乾隆时期,准噶尔已经被打回了老家,无力再出兵进攻清朝。朝廷不再需要商人随军供应军需,但并没有将其禁绝,反而逐渐放开限制。”

“这主要是满清为了对抗进入蒙古地区的俄国势力,允许蒙古部族与商人交易,显然有利于边关地区的民心稳定;而且,民间的贸易早已成为惯例,无法杜绝,同时朝廷也可以从中收取交易税。”

“在这样的背景下,大盛魁得以发展。山西商人凭借灵活的手腕和经济头脑,以买卖公道、注重信誉、服务周到著称,大盛魁逐渐发展成一个举足轻重的大商号。”

“它的生意,无所不包,从砖茶、绸缎、药材、生烟、糖到牲畜、皮毛应有尽有,号称“集二十二省之奇货”,极盛时,在蒙古牧区市场占据垄断地位,据说大盛魁三年分红一次,每股分红可达一万余两白银。”

听到顾德全这么一说,黎汉明顿时有些明白了:“看来,他们主要还是为了茶叶和丝绸啊!”

“不瞒大帅,属下也是这么认为的。”顾德全见状笑了笑,道:“这大盛魁所贩卖的砖茶主要产地是湖南,丝绸、糖等大多都产自南方,而这些又是他们需要的主要货物。”

“呵呵,这就叫无利不起早,咱们坐拥货物产地,他们再怎么样,恐怕也只得捏着鼻子来找我们合作了。”顿了顿,黎汉明接着道:“说说佳珀隆?”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