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千零二章 工业会展(3/3)

来了,今年这个展会。咱们除了去推销产品之外,还要去招募人才。大家准备一下,列一个人才需求清单出来,咱们到武汉挖人去。”

时光飞逝,转眼就是1952年3月。位于江中游的武汉。

刘永灼和机械委的袁润平、沙重机的冯家骅等人站在武汉国际展览中心的大门外,看着广场上五颜六色的广告牌,心里充满了感慨。

刘永灼指着广场对几位同行者说道:“我第一次到这里来参展,是1945年,当时带队的是我父亲,我当时还在读书,现在想起来,时间过得可真快啊。眨眼间。中国就今非昔比了。”

情不自禁的,刘永灼回想起了过去的日子,那种对战争胜负忐忑不安的惶急。

“1945年,到现在十年了,这一眼看过去,国内的变化可不小了。”冯家骅呵呵笑着说道。

的确。从这个位置看过去,现在已经能够看到十几处新兴企业的广告了。其中最醒目的,莫过于华扬重工集团自己的大广告牌。

相比于以前的冷清。现在倒是热闹了不少。

用来展示华扬重工企业形象的画面,是一片蓝天下,一名焊工站在高高的钢架上,手里拿着电焊面罩,笑容里透着自信和谦和。

沙重机也在广场上租了一个广告位,不过由于冯家骅是政府官员出身,经营理念不同,舍不得在广告上花钱,广告牌的位置比较偏,面积也比较小,只能算是聊胜于无。

冯家骅毕竟是体制内出来的人,在花钱方面没有资本世家出身的刘永灼那样大手大脚。

刘永灼道:“你们看现在这么多新企业的广告,这可是一年一年逐渐积累起来的。我父亲那时头一次参展,舍不得打广告,还是他用笔写了一个牌子,挂在展台外面,算是最大的广告吧。”

“我听何主任说起过。”袁润平笑道,“好像是说,1000万华元能够建成一个县级工业体系,是这样吧?”

刘永灼也笑了起来:“当时我父亲写这个广告,展方可都是不甚满意的,说我父亲吹牛,不诚信。”

这种展会一般都是政府主持,当年政府对这方面的要求还是比较苛刻的。

“这就是观念的变化啊。”冯家骅说道,“当年我们对市场经济不了解,什么公关宣传啊,炒作啊,都不了解。哪像现在,黑的都敢吹成白的,我觉得这样也不合适,政府是不是也该规范规范了?”

“呃……冯总,这个就扯远了吧?广告的事情不归咱们管,咱们还是一心一意卖产品吧。走吧走吧,咱们该到展位上去了。”袁润平呵呵笑着,做出一个“请”的手势,与刘永灼、冯家骅等人一齐走向展厅。

自从1945年机械委组团参加武汉装备展赢得了市场极大的反响之后,不少中小企业对参加类似展销会的热情就逐渐高涨起来了。

从那之后的几年中,机械委每年都要组织国内装备企业到武汉来参展,参展的企业数也逐年增加。

一开始,所有中小企业是共用一个展区,后来,随着参展企业的规模不断扩大,参展的产品也不断增加,一些大型企业就开始租借展位,从地区的大展区中分离出来。

再往后,分离出来的企业越来越多,逐渐形成规模,展会主办方索性加建了一个新展厅。

刘永灼刚回到华扬重工的展区,展团的总监吴飞便带着几个人迎了上来。刘永灼定睛一看,不由得笑容满面,向着走在最前面的一人伸出了双手,用英语喊道:“彭白松,我的老朋友,我们又见面了。”

来人正是老挝共和国的工业部彭白松,他与刘永灼的首次会面也是在武汉展会上,他是那一年兴华社展团的第一个客户。

之后两家来往不断,刘永灼对这个老朋友也见见从生疏到熟识。

在此后的十几年间,彭白松与刘家一直都有业务往来,刘浩然还私下资助过彭白松的老板、时任老挝国北方省省的那勒竞选老挝国总统。

现在那勒已经如愿以偿地当上了总统,而且获得了连任,彭白松也就因此而鸡犬升天,由北方省的工业部摇身一变,成了整个老挝共和国的工业部。

彭白松同样笑容满面地走上前,和刘永灼拥抱了一下,说道:“刘先生,见到你真高兴,那勒总统专门委托我代他向你问好,欢迎你有机会再到我们老挝去访问。”(。。)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