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千零二章 工业会展(2/3)

数少,一年出国留的也就是几百人,所以看起来相对水平要高一些。现在一年出国留的有上万人,其中良莠不齐也是正常的。从总量上说,我觉得现在的人才比我们那个时候还是要多得多的。”

华夏联邦建国之后,非但没有大肆抵制出国留,反而加强了与西方各国的术交流。当然,这种交流,是平等的习,而不是谄媚和迷失。

启蒙运动以来,西方诞生了数不尽的知识理念和术流派,这点上,不是满清桎梏下的华夏可比的。习别人的处,并不是可耻的事。真正的值得羞耻的是忘记自己是谁。

“关键是,现在需要人才的单位,也比过去多得多了。”熊述国说着。“水平差的,谁都不想要。水平高的,大家都抢。咱们集团对人才引进所给出的条件算是不错的了,但也不能保障所有的人才都愿意到我们这里来。”

“我们前一段时间搞煤化工产品。想找几个有煤化工研究经验的人才,结果死活也找不到。”

“述国,这就是你的眼界问题了。这么大一个世界,你居然就找不出合用的人才?”刘永灼调侃着笑道。

熊述国摇着头说:“我还真找不到,刘总。你有所不知,我们公司的人力资源部每逢人才招聘会必定参加,一年光是花在招聘会上的钱就有上百万。”

“我可以这样说,只要是在国内冒过头的人才,我们肯定都记录在案了。关键是,有些人才不是我们想挖就能够挖来的,人家也有自己的单位。咱们毕竟都是化工设备联盟的企业,过于明目张胆地到别人单位去挖墙角。也不利于以后的交流吧?”

“你为什么强调是在国内冒过头的呢?”刘永灼抓住熊述国的话追问道。

“因为……”熊述国一愣。“我总不能到国外去招人吧?”

刘永灼反问道:“为什么不能?”

“国外?”

在座的所有人都觉得眼前一亮,他们敏感地意识到,刘永灼这句话,并非无的放矢,这应当是反映了集团总部的一种倾向性。

对啊,既然国内人才短缺。为什么不能到国外去找找呢?

刘永灼也进一步提示着众人:“大家都应当知道,近年来。欧美国家正在经历一个逐步的重建工业化的过程,因为战争的破坏。他们国内的经济情况并不乐观。如果我们能够给他们创造一个可以在工业领域进一步实现自我价值的机会,我想他们中间的一部分人是会感兴趣的。”

之所以这么说,刘永灼也不是无的放矢。

经过二战,整个西方列强见识到了重新崛起的东方帝国,那种无以伦比的科技力量,给予骄傲的白种人很大的冲击。

其中不少人,已经开始将中国当成了工业明的新圣地,无论是为了更好的待遇,还是为了见识更强大的明结晶,一些外国者已经开始期盼着能够到中国来就业。

而这其中,德国人已经开始行动,唯有英法美等国还在扭捏作态,无非是面子问题。

“永灼,你不会是想让他们到中国来工作吧?”一些股东惊奇的问道。

“为什么不能呢?”刘永灼还是用了一个反问的语气。

“这……他们能来吗?”迟疑地说道。

“我觉得他们能来。”奚雷鸣道,“我们机床公司有不少德国的专家,还有技工,他们都在中国呆得挺好的,都说不想回去呢。”

付宋义也说道:“雷鸣说得有理,像和我一起工作的那位乌克兰专家,已经把他的全家都带到中国来了。他们在海边买了房子,天天到海滩上去晒太阳,日子过得很惬意呢。”

安浩宇也笑着:“30年河东,30年河西,如今中国的生活环境,和西方国家相比,反而是咱们更好了。咱们桂柳更是依山傍水,空气好,景也好,这些年市里搞基础建设搞得不错,市容比很多美国城市都要美观得多,我想西方专家到这里来工作应当也是没问题的。”

这个还真别说,英法德等国,国内大部分地方还是一片废墟,因为战争的缘故,还在重建之中。也就没有被袭击过本土的美国还好一些,可也好不到哪里去,和中国一比,也被拉开了距离。

“你们这样一说,我倒也想起来了。”付宋义又说着,“上次通用公司过来了几个美国专家,和我们一起研究大型中央空调的技术,临走的时候,他们也说对桂林的印象非常好呢,有两个人还说想留下来工作。”

“你怎么没把他们留下来?”刘永灼笑着说道。

付宋义拍拍脑袋,说道:“忽略了,忽略了。其他那两个美国专家都是搞了多年制冷设备的,技术上没说的。哎呀,我怎么就没想着把他们留下来呢?”

“现在想起来也来得及啊。”王华明笑道,“回去以后。你就给他们发个电子邮件,问问他们是否还有来中国工作的意向。”

“行!”付宋义拼命地点着头说道。

王华明转过头对众人说道:“明年三月,是一年一度的武汉工业装备展。咱们还是和往年一样,会派出一个代表团去参展。不过,刘总提出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