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一百七十一章 回平越(2/2)

这也是至关重要的一件大事。

粮食问题自然是现在整个社会的基本矛盾之一,陈家毕竟用的是**选举的方式上台的,既然上台后,自然需要兑现向民众许下的诺言。言传身教下,给贵阳那些只会政治而不会做事的所谓革命家做一个好榜样,也好在实际行动上给郭重光等人一个耳光。

而粮食也是陈家能够快速掌握贵州**的制胜法宝,相信只需要一个季度,原本不太拥护范玮的百姓在见到高产粮食的产量后,那肯定会彻底佩服。

陈立青他们准备依旧按照当初一家一家粮食种植的推广模式让平越以外的农民种上高产粮食。

这一环就需要大量的种植人才去宣传,去把的教一下贵州人民怎么种地。还好当前平越各个县的农民都有种植经验,随便把这些人调出来也足以当其余地区的老师。

农民工会更是在这两年内发展壮大,注册的农民数量已经突破五万,从这些人中调出几万农民去其他县市推广,也是陈立青在两年前就想好的事情。

这一点,自然不难,难的是要从现在开始就要给这些农民一些消息,让他们好好准备一段时间。

而在这一段时间内,等到范玮他们把内政解决,一个一个解放除贵阳之外的其他市县,这些农民便可以动身行动。当然,这毕竟是一个大事件,到时候安排各州各县到平越来学习先进经验等等的事情,陈立青都必须在这段时间交代完毕。

第二件重要的事情自然是目前要考虑的工厂搬迁壮大等问题。平越的基础工业虽然勉强发展起来了,但是这里有一个很致命的缺点,平越的人就这么一点,就算是再加班加点生产也不足以养活几百万人。而就算是再怎么转换,平越最多也只有几万工人。所以,工厂必须要搬迁,地点自然是贵阳附近的县市。

贵阳附近的人口基数,那是比平越大多了,到时候**成为的工人基数多了,那贵州人民的生活质量自然能够上来。

一个地区人民的生活水平,其实是和当地区的工业发展程度息息相关的。贵阳目前都还有很多待业青年,这些青年待着业始终是一个不安稳的因素。如果把这些人都吸纳进入工厂奉献他们的力量和青春,不仅减少了治安问题,还能够创造经济效应,这怎么都是一举好几得的事情,而到时候这些人有工资改善生活,自然会知道革命道路的正确方向在哪儿。(。)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