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十二章 还有一个人选(3/4)

音》想到的一定是电视版的孙丽,而不是电影版的赵微。

现在的孙丽水灵灵的大眼睛非常清澈,十几年后她的眼睛依旧清澈,她的认真、执着,没有被迷失,才使得她在荧屏上塑造了一个又一个经典的形象。

范子怡在上辈子是不存在的,如果要用一个人代替,可能就是现在不知道在哪里的范胖了。但孙丽是存在的,想到自己能亲眼看着她从一个家境贫困的黄毛丫头走到今天,然后再一步一步成为未来电视剧的女王。怎么呢?王大伦感觉自己应该是幸运的,也许有一天孙丽在接受访谈的时候,会她能走上这条路,要感谢的人,其中也会有他一个。

王大伦坐在沙上了一阵呆,醒悟过来,不禁解嘲地笑了笑,未来十几年以后的事情谁又能得清呢?

端起杯子喝了一口温热的茶水,习惯性地拿起茶几上剧本,《周渔的火车》五月份中旬开机,算算还有不到两个月的时间,这段日子也只能多做做功课,将来拍戏的时候能更加容易进入状态,也能更轻松点。

…………

“冯元征这子话怎么能不算数呢!”

张建东把手里的本子重重地摔在桌上,这部特殊题材的戏他整整准备了一年,如今一切准备妥当,他也把剧组拉到了景色优美、气候宜人的厦门,这就准备要开拍了。结果,制片人朱子冰告诉他,选定的男主角因为单位临时要排一部话剧,不能演了。

这部戏的题材本来就很特殊,需要的男主角是非常考验演技的,他当时选了很多人,甚至包括自己老同学王志闻,但最终还是选择了他认为更加合适的冯元征。

起来他跟冯元征也是老相识了,当年在考电影学院的时候,两人曾一同参加过艺考,如果不是因为当年冯元征因为形象不佳没通过艺考,那他们就是表演系的同班同学了。

后来冯元征考进了京城人艺,而后又到德国的柏林艺术学院留学两年,专攻戏剧表演,如今已是京城人艺的台柱之一。在演技方面丝毫不逊于陈到明、王志闻这样的大咖。

张建东之所以选择他,除了演技之外,他认为冯元征在气质上跟戏里的男主角更加吻合。眼看这个自己认为的近乎完美的男主角人选突然不能演了,这怎么能不让他急的双脚跳。

朱子冰也是一脸苦涩道:“主要是人艺方面,元征本人还是想演的……”

“屁话!他想演的,他想演的那为什么不去跟他们单位的领导他要拍电视剧,单位里临时要排的话剧不能演了。你也是!当初怎么就不早点把合同签了,要不然哪有这种狗屁倒灶的事情。”张建东怒气冲冲道。

好在制片人朱子冰也是他的大学同学,只不过一个在表演系,一个在摄影系。朱子冰也清楚张建东的脾气,对他冲自己火也没放在心上,知道他是一时气话,摇摇头着解释道:“人艺的这部话剧是上头临时布置下来的任务,而且还是政治任务,元征他也没办法。”

其实这种事情,即便是签了合同都没用,你总不能真的打官司吧?戏都耽搁了,打官司还有用吗?而且大家还都是朋友。

“政治任务!政治任务……”

张建东急的在屋里团团转,最终还是一脸颓废的坐到沙上,没辙!

“要不还是找志闻来演吧。”朱子冰想想建议道。

张建东苦笑着摇头,道:“如果能找志闻来演,我就不会这么着急上火了。志闻现在正在上海拍《黑冰》呢。”

“那他什么时候杀青?时间上调整一下行不行?”朱子冰不死心道。

“肯定不行,前两天我还跟他通过电话,他那边拍了还不到一半呢。”

“那怎么办?”

这下朱子冰也急了,现在剧组、演员都已经到位,这拖一天就是一天的钱啊!

“你让我想想。”张建东捂着前额,靠在沙上。

原来的情节是这样的,张建东实在被逼的没辙,只能亲自上京,自己找人艺协调没用,直到他找了当年自己在电影学院的老师,现在的院领导,以及北影的厂领导一起出面跟人艺的领导打招呼,这才让冯元征得以出来拍这个角色。

原来是张建东想来想去除了冯元征和王志闻之外,实在是没有其他的人选。但是现在他的脑海里却浮现出一个熟悉的人影。

之前没有想到他,是因为他的年龄跟戏里的人物有些差距,年轻了点。但仔细想想,他气质还是很老成的,长相可以用化妆来弥补,至于演技嘛,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有一个人或许能行。”张建东缓缓道。

心里话,如果用这个人,他的心里并不是太有底。相比冯元征和王志闻,他所欠缺的或许正是他所不具备的足够的阅历,毕竟他跟上面两个人的要相差十几岁。

张建东最担心的就是他没有所所欠缺的足够的阅历使他不能触及和体会到这个人物的本质,从而使得表演流于表面而缺乏张力。这种往往跟长相跟演技无关,如同黄雷在《人间四月天》中所扮演的那个徐志摩一样。

“谁啊?”朱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