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0185】凉皮肉夹馍(2/3)

这一次连广播里都说了,大家不可能不信了,纷纷积极的搭棚子,为抗震做好了打持久战的准备。

学校里为了安全起见,也不知道地震何时会发生,因为这个是无法预料的,都让学生把桌椅移到co)场上,在树下上课,树上挂着小黑板。

凌月一家不放心城里的房子,又去城里看了一趟,见房子没受地震的影响。

这房子可都是用水泥砖头和一些钢筋建造的,能抗七八级地震呢!

凌爸定制的长条桌和板凳也已经做好了,没有刷油漆,就是原木色的,按照凌月的要求上面只上了两层清漆,简单又大方。

把桌椅搬到茶水的那两间屋子里摆放好,凌爸一次交了一年的房租。

又去土产公司买了些锅碗瓢盆碟子小勺等等物件,凌月觉得在房间里垒灶台有些麻烦,就让凌爸跟人买了一大一小两个汽油桶,找人改装成灶台,上面再安放上大小合适的锅就成了。

灶台两边还焊着把手,可以抬进抬出的。

白天的时候可以抬出来一个,就放在靠墙的位置蒸煮东西用。屋子里放个小点的灶台,那个用来炒菜。

等把这些东西都准备齐全,凌月就买了些材料,准备教爸妈制作凉皮。

为了做凉皮,还专门去铁皮门市找人打了两个铁锣。

头天晚上,凌月先教爸妈和面洗面筋,为了做出的凉皮劲道,和面的时候加一些盐,然后再把洗面筋的水静止让它澄清。

第二天一早把澄清的水倒出去,剩在底下的那些就是澄粉浆了。

这个可是做凉皮的主要原料。

大锅里烧大半锅的水,等水微开保持小火,铁锣里用小刷子刷上一层油,把澄粉浆舀一些倒进铁锣里,在锅里匀速的转动铁锣,让那些澄粉浆均匀的铺在锣里,盖上锅盖蒸一两分钟。

然后取出铁锣放进凉水盆里,等温度降下来就把里面已经成型的凉皮轻轻揭下来,放在一个刷了油的大茶盘子里。

两个铁锣也是交替使用,一个放凉水里降温的时候就用另一个。

凌月做了几张,然后让爸妈上手试做,两人除了第一张做的有些破烂不太成功之外,下面就慢慢的熟练了。

看爸妈很快上手,凌月把转凉皮的活交给两人,自己去准备其他。

她原本打算做的夹馍的饼子是那种一层一层酥皮的,一咬就掉渣的那种。

后来想想这个虽然好吃,但做起来有些麻烦,不但要制作油酥,还要做一个能烤饼的炉子。

所以她想了想就决定简化一下,直接做那种发面饼子,用平底锅或者鏊子就能炕熟。

有的地方叫发面炊饼,也有的地方叫白吉馍。

里面夹上剁碎的五花和汤汁,咬一口也是萱软可口香而不腻,不比那种油酥饼做的夹馍差。

其实,白吉馍就是早期的夹馍,那种酥饼是后来经过发展开发出来的另一种。

两厢一比较,白吉馍吃起来虽然不如酥饼那么香,但却少了一份油腻,多了一份原味的麦香。

发面是一早就和好的,现在也快发的差不多了,五花是昨天从城里回来的时候买回来的。

昨天晚上就用砂锅卤上了,经过一夜的浸透滋味一定更足。

一共买了五斤,凌月今天就是试做一下自家吃,当然最主要的目的是教爸妈这门手艺。

至于妈妈奇怪她怎么会这些,凌月说是从师父那里听来的,她也是第一次做。

听说是凌月的师父说的,吴秋玲就不再怀疑了,因为那老头这些年天南海北的去过不少地方,了解不少风土人以及各地的吃食。

知道些做法,也没什么奇怪的,他毕竟那么喜欢吃!

凌月心说,师父还真是她的最好挡箭牌,以后再有什么不好解释的,就往他上推就是了。

老头儿才不会在乎这个,只要有吃的堵住他的嘴就行。

把昨晚卤好的又在小火上加,凌月开始制作辣椒油,里面还加了白芝麻,先用大料和葱段香菜以及洋葱熬制葱油,然后再把油分几次加入辣椒碎里面。

随着油的淋入,辣椒和芝麻的香味一下子被激发出来,飘在空气里久久不散。

还炸了些花生米,捣成花生碎,拌凉皮的时候加一些这个味道更赞。

从县城买的麻酱,用温开水稀释一下搅匀,还有用花椒大料熬了些料水放凉。

又跑了趟菜园子,摘了半篮子黄瓜洗干净泡在凉水里备用。

接下来,凌月就开始炕白吉馍了。

农村里不少人家都有烙饼的鏊子,正好小霍盛家就有,就把他家的给拿来用了。

用石块支出个三角架,上面放上鏊子,下面烧火,这火是小霍盛帮忙烧的。

烙饼的火不能太急,要用中小火,还要匀,这样鏊子才能受均匀,饼也不会糊。

小霍盛火烧的不错,他说外婆烙饼的时候都是他来烧火,烧的多了就有经验了。

一个个比烧饼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