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2章 先礼后兵(1/2)

毫无疑问,肯定是因为孙武不听王令毫不留情地杀了他的两名爱姬,阖闾有不用之意。

对于这种结果,最不愿意见到的人就是伍子胥了,他心急如焚,但他理解孙武,统兵打仗治军必严,令出辄行。孙武那样做无可厚非,不然也不符合其为人迂直的性格,哪怕是高高在上的王。可是这样一来,吴王肯定不高兴。

这件事麻烦了。

深思几日,伍子胥决定尽最大努力说服吴王,将目光放得高远一些。

此时,吴王宫。

几个宫女侍立在两侧,大气不敢出。这些日子,阖闾经常毫无征兆地大发脾气,宫人们尽可能躲得远远的,生怕惹火上身。

其实阖闾心里空落落的,总感觉缺了点什么。

后宫那么多如花似玉的女人,却没有一个象二姬那样合心意的,以往心情不好的时候,二姬总象花蝴蝶一样扑过来。从他们身上,他也总能获得最大的慰藉,可是如今……

“彼采葛兮,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彼采萧兮,一日不见,如三秋兮!

彼采艾兮,一日不见,如三岁兮!”

不知是哪位宫女在殿后唱起了歌,是《诗经》里的一首思念之诗——《采葛》。一日不见如隔三秋,这更勾起了阖闾对爱姬和美姬的思念。

“别唱了!”阖闾吼道。

静水深流,沧笙踏歌;三生修来阴晴圆缺,一朝悲欢离合……

思念不可遏止,越思念两位爱姬,阖闾的心里就越难受,然后他便联想起了此事的罪魁祸首孙武。

提到这个人,阖闾不知是种什么心情。毫无疑问对方是一个帅才,可是也太不懂人情世故了,到底要怎么安排这个恼人的孙武呢?

“大王,伍子胥求见!”谒者来报。

一定是替孙武来说事的,孙武马上揣摩到了伍子胥的来意。

伍子胥,你推荐的好人!

本想拒见伍子胥,转念一想,对方毕竟是帮助自己登上王位的最大功臣,不见不太好。嗯,伍子胥能说会道,看他能说出什么花来。

“让他进来!”

不一会儿,伍子胥上了殿。

“爱卿面见寡人,何事?”阖闾态度冷淡。

“大王为何不用孙武?”伍子胥单刀直入。

“此人迂腐,连本王的面子都不给,以后不要在我面前提到他!”一听到孙武两个字,马上戳到了阖闾心中的痛点,板起脸道。

“臣听说兵者,凶器也,不可虚谈。”伍子胥极力说服着,“诛杀违令者不果断,军令便不能畅通。”

这句话十分有理,阖闾虽然心中不悦,却无可辩驳。

“大王想要伐楚继而称霸天下,必须良将相佐。”伍子胥又道,“大王应该知道,为将之人以果敢勇毅为能,若非孙武那样的人为将,吴国中又有谁能越千里而战?”

称霸的确是阖闾的梦想,伍子胥一番话巧舌如簧,他默然不语。

“美人易得,良将难求。若因二姬而弃一贤将,与喜爱莠草而放弃良苗有何区别?”伍子胥质问道。

“可是……”

“臣最后问一句,大王,你是要江山还是美人?”

“江山!”阖闾想也不想地道。

伍子胥却不说话了。

阖闾愣住了,良久他忽然一拍脑门恍然大悟:“爱卿一语惊醒梦中人,本门即刻封孙武为上将军,号为军师,出兵伐楚……”

……

是年,初冬。

尽管北国已经天寒地冻,江南的这里却只寒风乍起,仅仅感觉到了与北方深秋天气差不多的几分料峭。

通往徐国的官道上尘土飞扬,一队人马浩浩荡荡急行军而来。

旌旗如林,正中一面上写“吴**师孙武”的大旗下,孙武站在一辆战车上目视前方,伍子胥和伯噽的战车跟在不远的身后。

如今的孙武已从一名平头百姓一跃成为了吴国炙手可热的大人物,吴国大将军,号军师,论朝中地位仅次于伍子胥,就是提升最快的大夫伯噽也屈居其下。

在伍子胥的七荐之下,经历百折千回,阖闾终于给了他一个一展军事才华的舞台。

初入吴国第一战,灭徐国。

徐国是一个古老的东夷国,自夏朝建国,在中国历史上神奇地存在了1649年,徐姓鼻祖。其国多次南迁,最后来到淮水和泗水岸畔,定都徐城。

徐国起初很强大,到了周朝才沦落为一个较小的子侯国家,国力变得羸弱,依附于强大的楚国,在周边几个大国的阴影之下生存,如履薄冰。

之所以没有按照伍子胥的心意第一时间攻打楚国,却攻打邻国徐国,还是源于阖闾篡位带来的后遗症。

当初伍子胥以一网除三翼之计支开了王僚的两个弟弟掩余和烛庸,让二人率兵攻打楚国。后来二位吴国公子中了楚国司马沈尹戍的计,被困在楚国潜邑,好不容易突围出来,掩余逃到了徐国,烛庸逃到了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