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1910章公事(2/2)

闻之,迎于晋阳,但有所求,无有不应,一直至今,未曾稍改也,可谓荣宠备至,众人皆有不及。

褚老之才不下于何公,只惜未得时机,不然定能成就另外一番佳话。”

两人饮了一杯,用了两口菜,褚亮才道:“总管说的何公可是著有何氏工物的郫国桂林公?”

王庆道:“不是他还能有谁呢?”

褚亮大口饮酒,觉着这酒开始有点发酸,何稠老头当年和他同殿为臣,他自然识得,当初文皇帝杨坚就很宠信此人,到了大业年间,依旧荣宠不衰。

不想乱了一场之后,这厮又逢明主,好像比以前更得势了,莫非真的得了老天爷垂青,不然一个人怎么能走运成这个样子?

也不怪褚亮这样的人嫉妒,严格意义上来讲,何稠并不属于士大夫阶层,他是门阀权贵集团中的一员,天生尊贵。

褚亮则是出身仕宦之家,标准的为权贵阶层服务的士人阶层。

士人阶层有个特点,自负才学者,总把傲视王侯当做一个终极成就来完成,几乎不下于留名青史。

而所谓的王侯可不就是何稠这样的,真正的王公贵戚,又有几个士人敢于冒犯?

而且何稠诗书皆不出众,反而鼓捣的正是读书人有些鄙夷的工科小道,到了后来读书人占了绝对上风的时候,更是将之称为了奇技淫巧。

只不过唐初之际,读书人和贵族们并非那么泾渭分明,除了阶层固化的老问题,其他还算开明,而且离宋明理学还远着呢,也就没那么多的酸言腐语。

…………

褚亮年轻时酒量还不错,只是如今年纪大了,饮了一阵便已熏熏然,借着何稠这个话题,两人多聊了几句。

对于何稠的家世过往,他比王庆清楚的多,只是何稠投唐之后的经历,却是不如王庆清楚。

在王庆这里打听了一下,这样的机会并不多。

何氏工物是朝廷力推的书籍,褚亮自然读过,只是他不擅于此,读的有些艰难。

晋阳书院那边却是学子必读之物,褚亮去过几次,还给书院的生员们上过几堂课,他知道年轻的学子们对何氏工物非常推崇。

他倒不觉得年轻人们真的喜欢,于是将之归因于朝廷开科取士时有算科和工科两类,其他天文地理也有所涉及,有志于此者,不读何氏工物之类的书籍是真的不行。

而对于朝廷这些大政上的变化,身在晋阳,岁数又大的褚亮已难于把握。

所以说啊,当官还得是当京官,政治敏感度根本不是地方官员能够比得了的。

…………

说了几句闲话,两人又谈起了公事。

往河北输运粮草辎重,自然是以晋地为主,河南,山东等地如今还不足以担当重任,南边的漕运也很重要,但那就不需要他们两人关注了。

往河北运送的军资中,战马是晋地独有,王庆去年的时候派人北上,和突厥人商量了一下,在大利城那边悄悄买了五百匹战马,直接送去了辽东军前。

这是晋地官员去年非常重要的政绩之一。

事情就是这样,南边有人暗通突厥,而且屡禁不止,反过来,北边的突厥也不是铁板一块,想要向大唐献媚的突厥权贵同样不止一个。

今年王庆打算再接再厉,和那位阿史那城主达成更多的默契,同时还能通过对方贿赂更多的突厥权贵。

他和褚亮等人都一致认为,时机难得,突厥人的目光都在西域转悠,两边交往起来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宽松自如。

“听说突厥汗帐中有不少唐人,此辈虽说可恨,然当年战乱,北逃者多属无奈,也不知朝中是否有所布置……”

“哈,这些事不用咱们操心,突厥可汗都是前隋的义成公主,与陛下两次会盟,据说甚为相得,照我看啊,如今两国交往未必不如当年启民可汗在时亲厚,甚至犹有过之。

咱们身为臣下,瞧着便是,不需多行无谓之举,想来陛下心里有数。”

褚亮此时对那位陛下越发好奇。

其实前年皇帝北巡的时候,他随王庆觐见过一次,只是皇帝北巡是为了和突厥盟好,身边重臣环绕,他未能近前相见。

反而是他的儿子褚遂良得以去到皇帝面前,随后不久便以晋阳令入京述职,如今已为散骑常侍,前程一片大好……

喜欢北雄请大家收藏:(.sodu777.)北雄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