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855章农事(1/2)
唐初政治如此清明,少不得房玄龄和颜师古的功劳。>
他们亲手遏制住了爵位的滥发,不过这个功劳他们只能占到三分之一,前面都是温彦博等人的努力。>
到了朝廷正式宣布削爵的时候,其实已经算是水到渠成,他们功劳所占不多。>
削减冗官才是他们的主要功绩。>
隋末战乱以来,不论是朝廷还是地方上,官僚体系都是一团乱麻,诸侯们肆意发官赏爵,弄出了许多奇葩的官职。>
地方豪强自保之余,也没闲着,许多唐初的郡县级别的官位,都是地方豪族在把持,因为天下未定,朝廷也没顾得上收拾他们。>
元贞三年过后,天下略定,房玄龄上书削减冗官,李破欣然应允,拔房玄龄为吏部侍郎,还给他找了个帮手,那就是散骑常侍颜师古。>
颜师古为皇帝近臣,只要有他在,就能帮着房玄龄挡住大部分的攻讦,所以房玄龄才得以尽情施展才能。>
在人才的配置上,李破已是深谙其道,同时也对房玄龄寄予厚望,这可是唐初名臣,历代都没有几个人能比得上的大才,如果史书没有吹牛的话……>
所以在高俭一案当中,他才会对房乔百般维护,不然的话,房乔是得不到那种特殊到极点的待遇的。>
房玄龄如今的表现,倒也能配得上这般殊遇,削减冗官之事向来吃力不讨好,他能全力以赴,任劳任怨的办下来,让李破对他非常满意。>
和长孙无忌相比,同为初唐名臣,可在李破眼中,无论是秉性还是才能,两人都有着不可逾越的差距。>
这其实已经决定了他们在仕途上的高度,没有国舅的身份,将来房玄龄的成就肯定是长孙无忌难以企及的。>
可这厮还就是有个好妹子……>
…………>
大朝之后,宦官来禀报,宗正寺卿李秀宁入宫了,正在武德殿和皇后娘娘说话。>
“怎么去了武德殿,胡闹。”李破感冒好了,却还是觉着后背有点发凉,因为身体不舒坦,他已经好多天没去武德殿了。>
宦官小心翼翼的禀道:“皇后娘娘近日想趁着春暖花开,让人整理一下武德殿内外,所以这几日时常在武德殿驻留。”>
李破也挺多天没见妻子了,主要是怕过了病气,李碧估计是想趁着他老老实实养病的这段时间,把武德殿整理一下,添些物什。>
皇宫里面的工程今年大多都停工了,也只能干些修修补补的活计,武德殿是他常去的地方,李碧闲着没事便鼓捣了起来。>
李破起身便想去武德殿瞧瞧,想了想却又坐了下来,两个李三娘若是动了手,他去了也是白搭,还不够添乱的呢。>
李秀宁任了宗正寺卿,入宫还是先去见了皇后,那就不能怕挨揍……>
后宫的一亩三分地是李碧在做主,他从来不会多加干涉,为了以后的幸福生活,那就不能轻易破例。>
李破克制住了自己的“好奇心”,按照计划先召司农寺和户部的人入宫开小朝会,今年的春耕事宜照样需要他来督促。>
时至今日,程序上已经非常成熟,小朝会的气氛很是轻松,大家对于今年的年景都表现的非常乐观。>
太史令袁天罡率人观测天象水文等,对近年来大唐的气候做出了一定程度的判断,气候向暖,大多数地区都将日渐风调雨顺。>
这可能是最为古老的气象观测了,李破也闹不清楚这些家伙说的准不准,依据又在何处,反正其中夹杂着许多神神叨叨的东西,皆都指向大唐的统治具有天命所归的正义性。>
就是这个调调,人家可能是用科学点的手段,得出了神学的结果,很奇妙的一件事。>
袁天罡不愧是算命先生出身,措辞严谨,让人无法反驳,哪怕是李破对此进行质疑,也是非常不合适的行为。>
所以李破只能希望太史局的这些人别想着尽捡好话说,总要发挥点实际作用出来吧?>
司农寺的官员以司农寺卿窦光大为首,却非常相信这一套说法,对元贞八年的岁入充满了憧憬。>
当然了,他们还是想最好能快进到元贞九年,明年天下各地就都要交税了,岁入猛增,不论是司农寺还是户部,都能收入一拨功劳。>
所以他们对今年河北,山东,河南等地的生产就非常上心,窦诞甚至建议从倭人和高句丽降俘中挑出一些青壮出来,赐予田土,补充农业人口所需。>
苏亶听了没说话,他觉着窦光大的脚开始离开了地面,什么事都敢说两句,还不经脑子,就算这次过了关,以后也有他倒霉的时候。>
也果然不出他所料,皇帝头都没抬一下,转头就说起了四月份春祭的事情,告诉殿中官员们,皇帝祈求上天能够让百姓们过的好些,落到实处还得是办事的官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