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21章:三品,第十四剑,百官针对,新的危机!(5/7)

墨赈灾银,蒙蔽圣听,这简直是犯了朱由检的大忌,让他不由又想起了曾经被阉党欺压得连王府都不敢迈出一步的日子,简直越想越气,忍无可忍。

在查办结果出来以后,他不顾朝臣的劝阻,直接令北镇抚司出手,杀了个人头滚滚。

此事让得朝堂震动,人人自危。

在得知北镇抚司还在调查各地世家大族侵占军屯田亩和百姓农田一事后,许多官员更是大惊失色。

短短十来天时间,朝中大大小小官员,接连上书劝阻,或死谏、或弹劾,不想再让北镇抚司继续查下去。

显然,朝中这些人,没有几个屁股是干净的。

不管是东林党还是其他齐楚浙等党派,哪个不是世家大族出身?

侵吞军田、农田之事,就算他们自己没参与,可他们背后的家族,多多少少都有人私底下干这种事。

牵一发而动全身。

这事儿如果真的严查,整个朝堂上下都得经过一番清洗,继而整个大明都会陷入巨大的动荡。

朱由检显然也明白这个道理。

但那些被侵占的军田、农田,可都是国家的财产,换句话说,也就是他朱由检的财产。

田地被世家大族侵占,就意味着财政税收会变少,也就是自己的收入会变少。

这让他如何甘心?

最终经过商议,朱由检决定不再追究罪责,但所有世家大族侵占的军田、农田,必须全部一一丈量统计,还归地方卫所和百姓手中。

可都已经吞进嘴里的肉,谁会甘心吐出来?

这几日,朱由检一直在与百官扯皮,但一直未曾商量出个结果。

今日亦是如此。

与百官一番争吵过后,朱由检坐在龙椅上,脸色阴沉,牙齿都要咬碎了。

直到此刻他才明白,这皇帝究竟有多难当。

不管做什么事儿,没有百官的同意,几乎是寸步难行。

所幸他还掌控了东厂和锦衣卫,有了自己的眼睛。

否则,朝堂大事,他只怕连插手的资格都没有。

这些个道貌岸然的狗东西,不知道胆子有多大,不知道瞒着他做了多少蝇营狗苟之事!

“皇上,臣还是那句话,如今阉党刚刚覆灭不久,皇上也刚宣布大赦天下,只诛恶首、协从不问。”

“此事牵扯甚广,若皇上执意清查此事,再动刀兵的话,必会引起我大明动荡,国内战火必会再次蔓延,还请皇上三思!”

一名阁臣声泪俱下,极力劝阻,仿佛所做的一切,都是为大明考虑。

要不是北镇抚司已经查到,此人背后的家族也侵吞了大量军田的话,朱由检说不定还真信了。

但现在,他只感觉到恶心。

这些个王武同时附和,各个党派皆有。

恰在此时,韩旷又不紧不慢地来了一句:“皇上,臣还听说,江玄勾结京城地下势力,欺压商贾百姓,与民争利。”

“如今整个京城东西两城的地下势力,纷纷依附其麾下,做其爪牙,只知江玄,而不畏皇上,此乃违法结党营私、豢养私兵、与民争利也!”

“臣要弹劾江玄大逆不道,意图谋反,恳请皇上马上下令,将其罢免查办!”另一官员马上开口,上来就扣上一顶谋反的帽子。

一时间,几乎满朝文武,都开始针对江玄。

朱由检愣神过后,脸色顿时沉了下来,终于明白了百官的真实目的。

清查军屯田亩一事,都是因开封府一案引起。

百官见他态度坚决,便将目标转移到了引发此事的江玄身上,想断他臂膀!

但偏偏百官弹劾都每一件事,虽有所夸大,却都有迹可循。

江玄带人离京数月,却仍未有捷报传来;

开封府一事,江玄以向本地乡绅借钱粮救济百姓为由,牵扯出赈灾银被贪污和各地世家侵占军屯田亩一事,接着又擅自抄家灭族,确实也未曾提前通报请示;

至于韩旷所说的勾结京城地下势力一事,他之前也确实有所耳闻,就是江玄被人刺杀那一次,动用了整个京城的地下势力帮忙搜寻刺客,引发不少官员弹劾。

至于什么豢养私兵,他倒是未曾听说。

不过如今韩旷这样一说,他也有些怀疑。

但眼下朝臣显然是为了阻止他清查田亩,才会转移目标针对江玄,他自然是不可能如了众人的愿。

钱,就是他的底线!

“剿贼之事,局势多变,非短期所能为;至于开封府一事,是朕予他先斩后奏之权,事后也及时向朕汇报,经北镇抚司复查,此案并无违权之处;至于韩大学士所言的与民争利,待江玄回京,朕自会宣他入朝,询问清楚。”

朱由检沉声开口,选择维护。

但众人却不让步。

“皇上,眼下已临近冬日,湖广形势岌岌可危,若他迟迟无法剿灭白莲逆贼,朝廷必要耗费大量人力物力赈灾,这个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