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八十章 血战高丽(四)(2/5)
高处打起旗号,把军令传出去。”
“你去吧,我得歇会儿,”赵裕刀都握不住了,“要不是围杀你的倭军撤兵,我根本杀不进来。”
黎盛眉头一挑,大喜过望:“北条氏舜撤兵了?”
“嗯,看情况是想突围。”
“这是绝好的机会!”黎盛一把将赵裕扯起来,“咱们不能歇,北条氏舜一撤,倭军必乱,只要咱们打起旗号,顺着杀出去,配合高丽军队截住倭军,战场大势就定了!”
“你不是一向看不起高丽军队么,怎么还指望他们堵住倭军?”
“能这么快就赶来驰援,说明那位崔承允值得我信一把,高丽总算还是有这种有血性的人物,今日一战,说不定就是那崔承允立下首功了!”
黎盛的判断没有错。
当他和赵裕的残余兵力整合,沿着北条氏舜撤兵的痕迹一路追上去时,那些想要突围回到光州城的倭寇万万没想到被围杀了一天一夜的魏军居然有胆子捅他们后背,此时前后皆敌,原本就因为匆忙突围而混乱的阵型更是一下子崩溃,配合外围疯狂往里冲杀想要援救主帅的魏军,过万倭军一下子被冲散,而黎盛的旗号也重新打了起来,主帅军令在下一刻就传了出去:
“不要拦,任他们分散突围!”
过万的光州倭寇就此冲入了高丽军队与倭军的战场,然而全州倭寇并没有因为这批援军的加入而占据上风,反而因为光州倭寇的溃败而连带着阵型大乱,再加上黎盛汇合大军后挥军掩杀,整个倭寇大军被两面夹击,再加上两军倭寇一边想继续作战一边想逃命,顿时乱作一团,兵败如山倒。
从全州带兵赶过来的倭军将领眼见北条氏舜围攻山谷一天一夜都没拿下魏军主帅,反而想要逃命引得自己也军阵大乱,差点气得没一口血喷出来,他见大势已去,也只能率军突围,然而黎盛差点命丧于此,怎么可能轻易放他们离开?魏军混合高丽军队一路追杀下去,直到一部分倭寇涌进光州城,这二三十里的路上已经布满了倭人的尸首。
从生死绝地一下子变得胜券在握的黎盛一路追到了光州城下,他在这里见到了高丽军的主将崔承允,以黎盛的刺头性格,他也知道必须朝别人道谢了:
“多谢将军带兵来援,方有如此大胜。”
“若是没有黎将军舍身吸引全州倭寇出城,全罗道战事也不会如此顺利,”崔承允笑得很儒雅,“末将也只是锦上添花罢了。”
这就是读书人的说话水平,明明黎盛是自己跑到前线晃悠被倭军堵了个正着,然而在他嘴里却变成了以身涉险诱饵设伏,保住了黎盛的脸面。
“若是没有你军,此战魏军危矣,”黎盛的性格就是一码归一码,“你对本将、对魏军都有大恩,你有什么要求,尽可以说出来!”
崔承允笑了笑,沉吟片刻:“既然将军都如此说了...末将确实想求将军一件事。”
“什么事?”
“现在不好说,等到王师将倭贼尽数赶出去再说吧,”崔承允说道,“毕竟现在说出来...不太合适。”
智异山之战就此结束,此役魏军阵亡四千五百人,斩获倭军首级万余,全州几乎变成空城,原本全罗道最难攻克的城池被轻松光复,而光州则成了全罗道倭寇最后的聚集地,只剩万余倭寇还在里面要死不活地据守。
--据说那位见势不妙就准备撤兵的生意人北条氏舜在倭军退入城池的当天就被暴怒的全州倭将下令切腹,然而北条氏舜觉得大家都不是同一军的,凭什么要他切腹就切腹?于是全州倭将换了个说法,把切腹改成了砍头。
最关键的是,这一战还让黎盛明白了两件事:一是织田信虎虽然死了,倭国联军各自为战,倭将们互不服气,且七万大军已经被歼灭半数,但倭人的战斗力尚存,虽然魏军兵力已经与其旗鼓相当,但要硬攻,还是够呛。
二是高丽人偶尔也是可以指望的,比如崔承允在这一战的决策就实实在在地拯救了魏军,以前黎盛总觉得天地与王爷最大,其次就是他自己,然而现在看来,高丽这种小国,偶尔也会出几个了不得的人物。
一场突如其来的遭遇战让全罗道的战事还没开始就局势明朗,魏军、高丽军合兵围住了光州,正当黎盛想一鼓作气报围杀之仇,趁着城内倭军士气不振的时机继续攻城时,天空下起了雨。
接连数天的暴雨让火器难以使用,而倭寇似乎也打定主意要据守在城内,打死不出来,还拼命修筑城防工事,摆明了是要和魏军死磕,见到这种情况,熟读兵法的都知道不能强攻,那跟让士卒送命没区别,所以黎盛果断下令收复全罗道的其他失地,先晾一晾眼前的城池,等到把其他地方的倭寇收拾得差不多了,再回来攻城。
然而世事的变化总是比计划要快。
正当黎盛与崔承允在这阴雨连绵的日子里接连收复全罗道失地,只让大军在光州城外大营休整,给城内倭军制造压力消磨其士气时,一个士卒跑到正在议论各处战场情况的黎盛赵裕崔承允面前,禀报道:
“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