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174章 人类再次跑进37秒!(3/5)

无比默契。

什么时候该启动、该用几分力气去加速、迈出多少步的时候应该把手向后伸出,早已经成为了一种被烙印在骨骼纹理中的记忆,所以在苏炳天大喊出那声“接”的时候,劳毅就已经将手伸出去了。

没有任何拖沓,接力棒被苏炳天迅速递出,压下至劳毅的掌心,后者便勐然发力,将接力棒牢牢攥在了手中。

高效、流畅,没有半点无误,一次完美的交接!

反观第6道的牙买加队,迈克尔·弗拉特在启动之后第八步开始向后伸手,一直到第十四步完成交接,刚好是他到达100米线的位置。

从枪响开始计时,一直到迈克尔·弗拉特到达100米线,牙买加队的用时是10.16秒,美利坚队的用时是10.14秒。

这就是“整百分析法”,将接力比赛的四名运动员看做是一个整体来分析分段数据,拿现在的中国队举例:

第一棒数据指的是,第一棒苏炳天从启动开始计算,至第二棒劳毅到达100米线的用时;

第二棒数据指的是,第二棒劳毅从到达100米线开始计算,至第三棒张培勐到达200米线的用时;

第三棒数据指的是,第三棒张培勐从到达200米线开始计算,至第四棒卫恩到达300米线时的用时;

第四棒的数据计算最简单,只需要分析卫恩从300米线至终点线的用时即可。

牙买加队的第一棒分段用时是10.16秒,这对于内斯塔·卡特来说显然是个较差的发挥,因为和他同样是赛季百米最佳为9秒95的苏炳天,其数据是——10.12秒!

第一棒,中国队领先!

“看看一二棒的交接,劳毅和苏炳天的交接非常完美,劳毅加速!”

在完成交接之后,苏炳天依然朝着劳毅飞速狂奔的身影振臂呐喊:“冲啊!加油!”

他的使命已经完成,接下来,就看劳毅的了!

在苏炳天振臂呐喊的同时,劳毅已经将自己的速度逐渐提升到了极致,步幅算不上大,但步频相当可观,双腿抡出了一道残影。

劳毅是队伍里的老大哥,虽然“资历”比不上08年就参加过燕京奥运会的张培勐,但老大哥就要有老大哥的担当。

因为伤病和年龄的原因,劳毅在这一年当中主动放弃了许多单项参赛的机会,将大部分精力都放在了伤病修养上,等伤病基本控制之后,训练的内容也都是为接力项目服务的。

他早已经过了证明自己的年纪,而且该证明的也证明了。

中国的男子百米项目日新月异,涌现出了谢震叶、陈冠杰、吴志强这些的新人,在科学的训练体系下,恐怕要不了多久就能将他替换下来,接过第二棒的重担。

不过在这之前,依然需要他为中国接力队发光、发热,而这个无数体育运动员所向往的奥林匹克赛场上,就是燃烧自己的最佳舞台!

身后是对自己寄予厚望的队友,视线的镜头同样是期盼自己他的伙伴,耳边是宛如雷鸣般的欢呼呐喊声,劳毅在赛道上狂奔着,有一瞬间,他感觉自己的状态仿佛回到了两年前的夏天!

既然这样,那就拼尽全力地跑吧,肆无忌惮地跑吧!

四年一度的奥林匹克运动会,怎能留下遗憾?!

“第二棒,贾斯汀·加特林对战迈克尔·弗拉特!美利坚队暂时领先,牙买加队和中国队紧随其后,劳毅的发挥果然还是非常稳定的!”

二三棒的交接区域内,泰森·盖尹右手撑地,通过双腿之间的缝隙观察着加特林的位置,当加特林距离预跑点标志线还有一步之时,立刻向前启动。

而尤罕·布雷克则是站立微蹲,当弗拉特距离预跑点标志线还有两步的时候,就转身启动了。

看上去似乎是泰森·盖尹的判断更加精准、启动更加科学,但其实这两种方法并无优劣之分,其实还是要看选手们的实际发挥。

贾斯汀·加特林的纯跑动能力无疑是强于迈克尔·弗拉特的,但接力比赛看的不仅仅是选手们的纯跑动能力,还要看队员之间的配合是否默契、交接是否流畅。

在这一点上、在这一场比赛中,加特林和盖尹显然要略逊于弗拉特和布雷克。

加特林和盖尹的交接用时花费了1.94秒,而牙买加队的弗拉特和布雷克,他们的交接却只用了1.77秒。

造成这一现象的主要原因是泰森·盖尹的启动较晚,或者说他的预跑点位设置的比较保守,没有预想到加特林的发挥会如此强势。

在进行交接的过程中,因为泰森·盖尹的速度没有完全加起来,导致加特林只能被迫降速交棒。

泰森·盖尹比布雷克更早拿过接力棒,但接力比赛中如何判断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