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第36章 私党之论惹的祸(2/2)

半个时辰,让小子也讲一讲我办学的想法!”

“助力精贡举之策?”听到此话,孙复的眼睛亮了,一下子站了起来。

“茶室叙话!”

他对科举变法依然很在乎。

见陈执中的引荐信都未起身,但听到孔方言说建书院乃是为了施行科举新策,不由得变得热情起来。

片刻后。

双方来到茶室。

宾主分别坐下,黑娃担当起煮茶的角色。

孙复认真地看过陈执中的引荐信,不由得看向孔方,疑惑道:“孔公子是商人?商人建私学,实不多见!”

建书院,向来都不是一项赚钱的买卖。

有时甚至还需要当地官衙支持或募捐才能活下去。

因为书籍笔墨、雕刻书版的花销,根本不是一般人家能够承受得起的。

一般都是当地的大儒或出仕的官员,会建书院。

书院,并非完全是教学之所。

像历城的县学,就是个编撰县志、存放书版书籍、甚至印刷书籍的地方。

私学也都大多如此,多是一些儒士的学术论辩之地。

至于学生,穷者读不起书,富者大多都是寻名师单独传授学问。

孔方看向孙复,率先抛出一个问题。

“敢问先生,新法之中的精贡举实乃官家支持之策,为何会难以实施?”

赵祯也早就看出大宋士气浮躁,精贡举正是一副良药。

精贡举,其实可归为两点。

其一,在教育上,大力兴办学校,举荐通经有道之士担任教授。

其二,在科考上,重策论而轻诗赋,去辞藻瑰丽虚夸之风。

孙复无奈摇头,道:“通经有道之士在守旧人眼中,皆为私党,私党有专政之嫌,朝廷不愿用。照此下去,恐怕任何一项新法都难行!”

策是好策,但却无法执行。

当下的朝堂。

范仲淹、富弼、欧阳修等人想干一番大事业,那定要聚拢一批志同道合的人。

但聚齐之后,只要施行新政,就会损害许多士大夫官员的利益。

后者就上书弹劾,称这些人是私党,是要夺皇权。

奏疏能堆成一座山。

这个大帽子扣下来,谁都接不住。

于是,大宋主张新政的官员们,要么选择在朝堂里和那群守旧的官员们争论招架,要么选择外放,当个地方官,逐渐躺平。

大宋的官场生态,决定了新法很难成功。

喜欢反向救宋,我竟成头号奸商请大家收藏:(.sodu777.)反向救宋,我竟成头号奸商搜读小说网更新速度全网最快。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