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85章 造访清河(1/2)

清河崔家。

自从十几日前,在清河地头上,发生那件事以后。

崔家一直都是悄无声息的,仿佛什么都没有发生过一样。

就连李二的旨意,要求他们在三日内给出一个调查结果,也置之不理。

显然,他们这就是明晃晃的抗旨不遵。

这也是为什么,李二会如此愤怒的原因。

虽然崔家传承上千年,被称作是大唐第一世家,拥有不少的人脉。

可无论是什么样的存在,若是胆敢挑衅一国之君的威严。

恐怕任何一名皇帝,都不能容忍这样的事情发生。

当牧尘刚刚从太极殿里出来,就立刻马不停蹄的,带着侯府管家马忠,以及燕云十八骑还有许褚、李元霸一行人。

连夜直奔清河而去。

此时此刻,崔家府院之中。

就在牧尘刚离开长安不足两个时辰,这个消息就已经传到崔家人的耳朵里。

可见他们在长安安插的眼线,到底有多少。

尤其是在这个年代,能将消息传得如此快速,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

崔家大堂内,上首坐着一名白发老者。

看上去少说也得有个六七十岁左右的年纪,不过身体看着十分硬朗,面相红润,且双目炯炯有神。

此人正是崔家现在的家主,崔元山。

别看此人如今已经年过六旬,可在他年轻的时候,却不得小觑。

早前他还是前朝一名总兵,可以说是文武双全之人。

在跟着隋唐时期,立下过不少的汗马功劳。

不过在前朝时,却并没有什么太过显赫的声明,对于他的存在,也只有少数人才知道。

不过真要说起这崔元山,最厉害的地方,还是他的那些门生子弟。

从前朝到现在,崔元山的门生遍布各地。

虽然还没有达到笼络朝纲的程度,却也不得不让人有几分忌惮。

正常来说,他这个做法,早就已经被李二给盯上,并且对他起到一定的疑心。

就好比之前的张亮那五百义子一样。

可这个崔元山,却远非张亮之流能够相比的。

他做事谨慎低调,且不喜欢对外大肆张扬,就算其门生遍布各地,知道的人,也并不是很多。

就是李二知道他有些门生,可究竟都有何人,也一时半会的闹不清楚。

谨慎的做事,低调的做人。

让崔元山的威胁,在李二的心中一点点被减小。

此事在他左右两侧,也分别坐着十来名崔家的人。

其中有三个,是他的儿子,另外的人,有几名是崔家的晚辈,以及他那些孙子什么的,全部都在这里。

别小看这些人,他们如今在朝内,全都有个一官半职的。

虽然眼下官职都并不高,可仗着他们崔家的名头,在外面也是横着走的存在。

要不是最近清河发生这样的事情,恐怕就连过年的时候,都无法将他们凑齐。

“父亲,此事说大不大,说小也不小,如今已经过去近十日,我们崔家若是还不拿出一个交代给陛下,恐陛下他……”

就在大堂内,刚刚有些显得沉寂的时候。

一名看上去差不多四十多岁的男子,这才略显担心的说道。

此人名叫崔延,现居刑部书记一职,也就是专门将全国各地发生的重大案件,给记录汇总的工作。

虽然这个工作看似没有什么权限,其实不然。

要知道,很多个案子,一旦呈报到刑部来,就全部都由他记录在册。

只有被他记录下来的案子,才会继续往上面呈报。

那些来自全国各地的大小案子,都要先经由他手。

若是他刻意不给记录的话,上面也就迟迟都无法拿到这个案子的具体情况。

因此,很多人跟他的交情都很不错。

当然,这也是崔家人一贯的做事方法。

不需要太高的官职,只需要有实权的职位就可以。

而关于东瀛使节团被截杀一事,他是第一个知道的,不过却没有任何的隐瞒。

毕竟这可不是一件小事,就连李二都已经知晓。

他若是在隐瞒不报的话,其上面追究下来,他也脱不开干系。

就在崔延话音刚落的时候,旁边又有一名中年男子,满脸不屑的说道:“大哥休要惊慌,我们并没有真的打算抗旨不遵,只是这案子太过棘手,何况我们崔家,又非断案之家,怎可能在三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