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075章 喜事连连(1/2)

借着程处默和长孙冲他们之口。

将牧尘的意思,以及打算给传播出去以后,。

果然,没过多久。

要替换次子,将长子顶替到学院的事情,慢慢就偃旗息鼓了。

他们着实害怕了。

现在他们都已经知道学院的好处。

且认为自家的孩子在那里,绝对能够学出很多东西来。

而且就在这两日,替换长幼,去学院上学的风波刚刚传出。

李世民就下达一道圣旨来。

每一批学生,将在学院里三年之期。

三年以后,将会进行学院的考试。

但凡能够获得前二十名的学生,都可以被直接提拔,选进官场做官。

而后三十名的学生,可以进行二次补考。

当这个消息,一被传出来之后,全长安的人,都已然沸腾了。

不过在私下里,很多老百姓全都在议论纷纷。

这不过是对那些富家子弟的提升。

好处全都被人家给拿走了,自己又能得到什么?

老百姓想要出人头地,出入宫门之中,又谈何容易?

大唐是有科考制度的,只不过还远远没有达到完善的程度。

因而,牧尘还特意为此事,跑进宫中一趟。

这一日,牧尘在宫里和李世民促膝长谈许久。

从上午一直聊到太阳快要落山。

牧尘才从宫内出来,谁都不知道在这期间,他到底和李世民在说些什么。

只是后来听王大监说。

那一日之后,李世民就经常给自己关在御书房内。

时不时还将李纲、孔颖达、长孙无忌还有杜如晦、房玄龄他们给挨个叫过去。

每一次只叫一个人。

一聊也是一大天的时间。

而后,就在新年才刚刚过去之时。

一个新的文书,在大唐各地发布出来。

每年都会进行两场考试,不分年龄,不分身份背景。

将以往科考的制度给彻底去掉,不在由推荐才能报考。

且面相全国各地的大唐百姓。

有志者事竟成,只要你有一颗想要报效朝廷,就可以进行科举考试。

不过这考试,并非直接就能进长安。

而是先要在地方上报名,由当地的县令主持,进行乡试。

而在乡试之后,还会有州试、省试以及殿试……

只有经过层层选拔之后,考出来的才有资格拿下最后的前三甲。

当然,考试是严厉的,也是残酷的,对于那些考生而言,何尝又不是一个机会?

在这之前,纵然大唐的那些百姓、书生们,全都饱读诗书,寒窗十载。

若是没有朝中官员进行推荐,他们岂能有机会进行考试?

如今当这个改革推出以后,很多人还都是跃跃欲试。

当然,这些都是年后的事情。

如今的牧尘,正在庄子内,和家里人准备着过年的年货。

眼看着还有两日,就是新年。

庄子内也是一片的喜悦。

牧尘还专门请妙应真人,以及华佗先生。

每人给写了一副对联。

分别给贴在庄子的大门口,以及府上大门左右。

红色的纸,黑色的墨字。

看着总有一种说不出的喜庆。

见状,其他的那些农户们,也都纷纷跑来,想请妙应真人以及华佗,给他们赐下一幅字。

两个老头都很不错。

为人和善,性格柔和。

并没有拒绝他们的请求,而是给每一家都专门写了一幅字。

当他们得到墨宝以后,全都喜悦的无法言语。

牧尘笑着摇摇头,这可是难得的墨宝啊。

若是他们能够妥善保存。

在过是千八百年以后,这些都将会成为价值不菲的东西。

毕竟妙应真人,在后世被传做是药王。

都知道他在草药上,有着超出常人的研究。

而又有几个人知道,孙思邈的字,也是千金难求?

用后世的一句话来说。

孙思邈绝对是被中医耽误的书法大家啊……

在此后的两天里。

牧尘哪都没去,就留在家里,跟着老太太她们忙活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