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39章 再来一条(2/3)



象他们这种,行话叫“大特”,就是相对戏份比较重的特约演员,拍个一两天,片酬在一两千块左右。李唐还未穿越,原身就常干这种活。

化妆也简单,因为妆之前就定好了,包括戏服都是提前定做好的,主要是脸上涂上一些油彩防止反光。另外李唐经过一个冬天的保养,加上之前拍的《开往春天的地铁》大部分都是室内戏,养的比较白,化妆师还特地在脸上涂了一些颜料,比原先黝黑了几分,看起来更贴合那个时代人物的特征。

软沓沓的全棉质地的白衬衫,不是当下那种纯白,更像是穿久了略微微有些泛黄的那种,一条黑色细长的领带松松垮垮挂在脖子上。

天气热,外套根本穿不住,一件浅灰色的西装就拿在手里。

到了现场,在执行导演的指挥下,李唐和江苏人艺的两位演员走了一遍戏。楼烨也难得出现在现场从头看到尾。

一通折腾下来,已经快上午十点了。拍戏就是这样,真正留给演员拍戏的时间并不多,大部分时间都是在做各种准备工作,尤其象今天这种人群拥挤的大场面戏,一百多号群众演员,场面乱哄哄,特别容易出错。

“,可以了。”

从一大早开始忙活,执行导演早已汗流浃背,身上那件蹭的脏兮兮的白恤都湿透。

而永远穿着黑色圆领恤的楼烨神情淡定地点点头,然后微笑着向李唐和两位江苏人艺的演员道了一声辛苦,转身回到车站一角临时搭建的一间小帐篷里,里面放着监视器和风扇,这是他的指挥中心。

“各部门准备……”

光这个准备工作就花了十分钟左右,现场几十名需要入镜的群演,有的扮作车厢里的旅客,提着大包小包的行李,有的则是在车厢外经过的行人。

现场有两个机位,一个架在车厢外,固定镜头,另一个在车厢内,是楼烨电影里最常用的手持镜头,由摄影指导王煜亲自掌机。

然后还有灯光、收音啥的全部到位。

李唐这时也和其中一位扮演杀手的江苏人艺的演员上了车厢,作为是面对面的,杀手正对手持镜头,李唐虽然是背对,但他要从车窗探出头去,正好面对外面的固定机位。如此,两人在各自所处的位置都有正面镜头和背对镜头,这也是影视拍摄中最基本的拍摄方式。

其实拍摄说起来简单,但真正拍的时候非常繁琐,可能到二十年后,那些经常从事短视频拍摄的老铁一定深有体会。

演员就位,一切准备就绪。

随着“啪”的一声,场记打板,执行导演站在高处,提着大喇叭大喊一声:“开始!”

刚刚还屏住呼吸、站在原地的群演们如同开了闸的羊群一般,瞬间充满了整个站台,各种嘈杂的声音。几个被特定选出来的群演三三两两从车厢外的固定镜头前走过。

车厢下面有工作人员正在释放干冰,前面还有一台工业电风扇正在猛吹,营造火车刚进站释放蒸汽的景象。

李唐这时从车窗里脑袋,双手搭在窗框上。他的手包括脖子都涂了颜料跟脸是一个色号。镜头中他的手虽然稍显黝黑,但因为他的手指修长且瘦,骨节分明,镜头里显得很好看。

而且他的发型是那个年代典型的上海小开的式样,三七开,纹路笔直,用上海话讲就是“头势煞清”。

车厢外的固定机位给到一个近景镜头,也就是整个火车车窗充满了整个画面。只见他先是探出脑袋,左右张望,接着干脆把整个上半身都探出车窗。

随着镜头往前推,给到脸部特写,就能清晰地看到他眼神中透着急切和渴望。突然眼睛一亮,显然寻找到了目标,就见他匆忙地缩回身子。

这场戏是描写李唐饰演的司徒刚刚出差回来,女友伊玲来火车站接他。

李唐之所以处理的如此迫切和渴望,一方面是通过这个镜头展现两人的相爱,突出之后因为伊玲被杀而贯穿整部电影的人物的愤怒、恐慌情绪。

另一方面其实也很好理解,就是剧情中在司徒出差的前夜,他和伊玲在那个雨夜发生了不可描述的事情。然后第二天一早他就匆匆踏上出差之旅,那个时候出差肯定不是一天两天,可能短则一个星期,长则十天半个月。

你想啊一对年轻男女,尤其对于男方来说,和心爱的人初尝禁果,这种事情是很上瘾的。结果刚刚一趟,就出差这么长时间,其中的迫切心理有过亲身经历的人都会有同感。尤其是看到女友来接站的身影,那种急切,可以用不顾一切来形容。

与此同时,车厢内的手持镜头也在同时拍摄。王煜的手很稳,镜头没有丝毫抖动,中景镜头,只能看到李唐的一个后背,而出现在镜头里的正是坐在李唐对面的那位江苏人艺演员扮演的杀手。

相比李唐的急切,杀手则显得很淡定,手里拿着一本书正在看书。杀手看书,可以理解为是一种身份的掩饰,同时把杀人和看书联系起来,形成一种影视创作中的反差感。

直到火车停稳,他才不慌不忙把书卷了一下,站起来放进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