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264章 我会过来探班的(2/3)

蒋琴琴说的没错,先把工作做好,来日方长。

……

“ut!好,非常好!”

一场打戏完成,动作导演赵健站起来拍手连连叫好。

随着总导演王锐的退出,不可避免地影响了拍摄进程,无奈之际,老张只得又增加两位导演。

余敏是文戏导演,赵健担任动作指导。

他俩都是张大胡子的老班底,余敏曾经执导过老张担任制片人的《蓝色妖姬》。而赵健更是履历丰富,他最早是徐客电影工作室的演员和动作导演,参与拍摄过《刀剑笑》和《黄飞鸿》系列电影。

之后从《水浒传》便开始跟随老张,他还在《笑傲江湖》中担任元兵的副手,同时还出演了大嵩阳手费彬一角。

也正是由于他在徐客的电影工作室这份经历,才使得剧组原来的动作导演马玉成不敢炸刺。要说到港圈动作指导领域,不论资历还是作品他都不如赵健。

跟熟悉的赵健合作要比跟马玉成合作舒服多了。更关键的是自从上回之后,蒋琴琴却再也没有给他机会。明明两情相悦,却看着吃不着,这种感受是男人都懂的。

于是乎他只能在训练中发泄自己的精力。原先剧组的武行兄弟差不多都被他打遍了,好在赵健及时驰援,又带来一批新的武行,这才让原先的武行兄弟松了一口气。

这些武行兄弟也不是说打不过他,只要大家拳拳到肉,放手一搏,鹿死谁手还不一定呢。偏偏李唐是男二号,万一打伤了就没法拍戏了。于是大家都收着来,如此就愈加助长了那厮的气焰,大伙也着实吃了不少苦头。

其实李唐心里也清楚,偏偏心里有苦说出去。好在他出手大方,除了吃吃喝喝,偶尔还请客请弟兄们去沈家门轻松一下。当然蒋琴琴整天在他眼前晃悠,那些个欢场中的庸脂俗粉根本就不入他的眼。

当赵健喊停之后,李唐赶紧扶起倒在地上的武行兄弟。这场打戏尽管完成的很完美,但拳脚无眼,难免有收不住力的时候。

“不要紧吧?”

“没事,李哥,没事没事。”

武行兄弟吃的就是这碗饭,而且相比李鸭棚和周讯,他们更愿意和李唐以及蒋琴琴一起拍戏。李唐自不必说,除了一些危险动作,一般很少用到替身,工作轻轻松松。而蒋琴琴因为自小学刀马旦的缘故,本就有武术基础,加之近年来她又拍了不少武打剧,非常有经验。

打戏最怕的就是四六不懂,没啥经验,出手没个分寸的演员。倒不是说怕被他们打,而是很多动作都是他们无法完成的,于是乎只能拆分,拍他们正面摆oss的镜头,而具体动作则有武行兄弟作为替身反反复复完成,费时费力,忒麻烦。

戏拍的顺利,提前收工。

赵健笑呵呵地走过来,发给李唐一根烟。他在香港混过好几年,也习惯抽外烟。

点上一根白万,赵健道:“你什么时候去那边报到?”

李唐吐出一口烟雾,道:“明天就走,程导已经催过好几回了,说是李连结要求很高,要我提前进组进行训练。”

“其实我看你那枪法也练的差不多了,李连结就是打起来速率快,你的反应也不差,我看没什么问题。”

赵健跟程晓东熟识,跟李连结更是在《黄飞鸿》系列中合作过好几次,应该说他对李连结是非常了解的。

都说缺什么就显摆什么。比如说香港的武打明星,包括程龙大哥在内都号称不用替身,什么危险动作都亲自上阵之类的。

当然这也不是贬低程龙大哥,但要轮到真功夫,随着李唐和香港的动作导演合作多了,加上平时和武行兄弟们私下的接触闲聊中得知,所谓“七小福”之类的,其实都不是真功夫。他们当年都是从戏班子里出来的,说白了都是舞台艺术。

但李连结不同,他是实打实的武术冠军,而且是那个时代最出类拔萃的一个。根据赵健对李连结的描述就是这个人天生就是练武的,无论拳脚还是十八般兵器,只要你能说出来的,他几乎全都会。而且他最大的特定就是赵健刚刚所说的打起来速率非常快。

正是应了那句话:天下武功唯快不破。

比如你明明知道他下一招是什么,但你的速度没他快,还未等你防守,人家的拳头就先到了。

这就好比足球场上,梅西永远都会比防守队员快半拍,你知道该如何防守,就是没他频率快,于是就眼睁睁地看着他从你身边带球突破。

所以正是因为有真功夫,你永远只能在电影里看到李连结那洒脱凌厉的武打动作,而在幕后从来听不到他会显摆自己的功夫如何如何的。

而且李唐也从不少跟李连结合作过的武行兄弟的口中得知,和李连结对阵那是真心打不过,不是因为忌惮对方大明星的身份或者故意谦虚啥的。

李唐已经收到程晓东派专人送过来的道具枪,而且根据程晓东设计的套招视频提前练了起来。

道具枪是一柄短枪,长度约一米七左右,比他平时练的白蜡杆足足短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