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四十一章 城下相遇 棘阳失陷(2/3)



下方的张飞看着城门缓缓打开,他的脸上露出了笑容。

虽说面对涅阳这种小城,他要想攻下也不需要耗费太大的气力,可能尽量避免伤亡那自然是最好的。

而随着涅阳城门的打开,一件事实也在不知不觉间形成。

自此,张飞与宛城之间再无遮挡。...

司马懿的反应速度不可谓不快。他的军令也不可谓不果决。

在得知张飞很可能是想奇袭宛城之后,很多事在司马懿的心中也渐渐清晰起来。

张飞有的地图,司马懿自然也有。

这一刻司马懿已然料到,张飞会选择从何处进军。

因为担心涅阳的安危,司马懿在率军往宛城赶的时候,不断派出使者前往涅阳。

可还未等去往涅阳的使者返回,一个从宛城传来的消息,让司马懿的内心如坠冰窟。

宛城守将戴陵急报:宛城百里外出现大批汉军,观汉军数量,至少在两万以上。

这个消息无疑直接证明了,司马懿之前内心中的担忧都是真的。

张飞真的另辟蹊径,绕开棘阳直接率军攻打宛城了!当意识到这一点后,司马懿不断催促着部众加快往宛城回援。

虽然司马懿在离开宛城前,在宛城了留下了五千魏军。

宛城城高池厚又有着五千魏军驻守,纵使张飞率十倍以上的兵力,短时间内也难以攻下宛城。

可是万一呢?

要是宛城在自己的手中丢了,从而让汉军有威胁到洛阳的可能,不管自己在朝中的人脉有多深厚,曹叡一定是不会饶了自己的。

在心中的急切之下,司马懿直接下令全军抛弃辎重,轻装回援宛城。

在抛弃辎重的情况下,魏军的速度提升了不少。

原本需要五日才能赶回宛城,但司马懿却只花了三日就赶回到宛城外。

等司马懿率领魏军赶回到宛城外后,他派出的斥候便禀报了一件事。

在宛城的城西有着大片的汉军军营。

而同样的,在那一片汉军军营中,也遍插着张飞的将旗。

司马懿知道,宛城外的汉军军营中,张飞是真的在的。

果不其然,还未等司马懿率军继续靠近宛城,提前探查到司马懿进军方向的张飞,便带着上万汉军提前堵截在司马懿回宛城的必经之路上。

若司马懿要不顾一切地率军回到宛城,他率军的魏军与张飞率领的汉军,一定会在半道上发生遭遇战。

可在得知前方是张飞亲率汉军拦路后,司马懿却直接下令全军就地扎营,不再冒进。

魏军突然的停止前进,出乎了张飞的预料之外。

就如他之前也没料到司马懿,会这么快率军赶回一般。

按照时间推算的话,司马懿能在这么短的时间内赶回宛城,几乎就是到棘阳城外的第一日,就识破了自己的疑兵之计。

这让张飞心中对司马懿有些忌惮起来。看来司马小贼,的确不可小觑。

要不是自己是进攻一方,天然占据着战争主动权,一开始也没那么容易蒙骗到司马懿。

但不管如何,当下终究是将司马懿给从宛城中诱出来了。

而正如司马懿所预料的那般,只要是张飞亲自领兵,他是不可能能安分的住的。

于是就在司马懿命全军安营扎寨之时,张飞直接率着上万汉军,堂而皇之地来到司马懿草创的大营外叫阵。

面对张飞的辱骂叫阵,司马懿始终坚持坚守不出的策略。

尽管当下大营初建,许多防御设施尚未齐备。

但一万五的魏军列阵凭借着简陋的防御工事,纵使张飞再勇猛,也是不可能短时间内突破的。

司马懿预料地没有错。

张飞命人在魏军的大营外辱骂了好一阵,见魏军大营中始终无人出来应战后,他便也率着上万汉军在魏军的大营对面直接安营扎寨起来。

张飞的目的很简单,那就是要阻止着司马懿的魏军,进入宛城内。

当汉军就在对面开始安营扎寨时,一众魏将便开始急躁起来。

张飞的目的简单到,是个人都能看的出来。

而宛城近在咫尺却不能入,加之宛城又那么重要,这怎么能不让诸位魏将急躁呢?

但面对诸将急躁的情绪,司马懿却耐心地解释道:

“张飞虽兵行险着,率军奇袭至宛城下,然险着终究是险着。

棘阳城外的地势艰险难行,张飞或可凭借個人威望率精兵越过,可运粮的民夫辅兵大多老弱,又如何能做到这一点呢?

依我所料,贼军的粮道不出半月,就会有大麻烦。

在粮道不稳的情况下,张飞纵使再勇猛,再诡计多端,最后亦只有无奈退去。”

司马懿向着众将说出了他心中的想法。

司马懿之所以想当道下寨,除去避张飞之锋芒之外,还因为他预料到张飞绕路涅阳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