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五百二十章 烛影佳略 满堂喝彩(2/3)

的地方在何处。

并不是战马与骑士的来源。

大汉与曹魏虽然是死敌,但民间的贸易一向并未断绝,特别是在与凉州接壤的梁州地带。

而大汉的蜀锦,又是当世公认的硬通货。

再加上曹魏境内的经济,只能用无比逗比四个字来形容。

故而过去几年在糜芳的主持下,大汉是可以通过各种渠道购买到优良战马的。

历史上曹爽南征时,费祎是带领着精锐的骑军前去支援汉中的。

至于骑士,大汉其实也并不缺。

就不说刘备的起家班底,本就是幽州一带的健士,就说近几年来汉军俘虏的魏军还少吗?

而且都能买马了,人还怕买不到吗?

但不管是历史上还是今世,季汉一直都未能拥有大规模成建制的骑军,这根本原因是出在牧场二字上!

买马容易,但养马难。

战马可谓是当世最精贵的生物,人饿起来土都能吃,但战马不行,他们必须要吃优质的草料。

而且战马还不单单要吃的好,他们平时也不能关在马厩中,要时常带出去在原野中奔跑,这样才能保证战马的活力。

当世的优良战马,若一直关在马厩中,是会病死的。

而要想保证这二点,则必须要有广袤的牧场。

所以历史上凡是游牧民族进入中原,想的第一件事都是要圈地作为牧场。

这不是他们天然厌恶农耕生活,也不是他们就喜欢苦哈哈的放牧。

实在是若不赶紧圈地建造牧场的话,他们的战略武器战马,不久后就会一大片一大片地死给他们看。

但华夏自古以来,能够称之为牧场的地方,几乎全都在北方。

牧场单单有草可不行,还要有适宜的气候条件。

牧场的缺失导致了季汉,很难组建起一支大规模的骑军。

可这个症结,或者季汉在军事上最大的弱点,在汉军拿下凉州后就会得到根本性的改变。

凉州内不仅有大片的牧场,他境内的牧场还可以算作天下间最好的。

河西走廊,就在凉州境内。

可以说糜旸提出的优先夺取凉州的战略构想,不仅能为汉军构造出极佳的战略纵深,从而让汉军稳扎稳打的兴复汉室,还可以直接将汉军的最后一块短板补足。

堂内的众人在听完糜旸提出的战略后,他们的眼神都有些呆滞。

史官手中的毛笔,久久的停在空中,迟迟未能下笔。

堂内的烛光依旧在晃动迷乱人眼,但此刻堂内却是一片寂静无声。

在糜旸建议要先夺取凉州时,堂内的人主要分成两类,一类是完全不理解,就等着糜旸解惑。

另一类人是有猜到糜旸的些许想法,但他们又哪能像糜旸想的这么全面?

不是他们都是无智之辈,是他们都因为心中的执念,而变得格局不够那么远大。

今日之前堂内众人心中只心心念念想着长安二字,但糜旸呢?

正如糜旸所说的那般,“夺之能与天下相权衡者,唯凉州而已”,糜旸着眼的是整个天下。

若汉军真能按糜旸的战略那样一步步发展的话,夺下长安算什么?

席卷关中,还于旧都,东出虎牢,荡平天下,这才是他们应该野望的事!

哪怕是糜旸说完他心中的战略后,堂内许多人还未从震惊中反应过来。

他们的脑海中全是方才糜旸站在地图下,张臂指点山河的场景。

这一幕场景让堂内的许多汉臣的脑海中,陡然浮现一副画面。

一只本来翱翔于天际,藐视众生的苍鹰,却在一头雪白麋鹿的撕咬下,生生折断了一只翅膀,于天空中摇摇欲坠。

可相对应的,一条原本匍匐于地的赤龙,却在雪白麋鹿的扶持下洗净身上泥泞,精神抖擞龙爪大张,下一刻似要一飞冲天。

这带有强烈隐喻感的一幕,震的堂内众臣都不知道要说什么好了。

就连刘备看向糜旸的目光,也充满了惊艳之情。

于战报中欣赏糜旸的惊才绝艳,与在现场直接看到的感觉是不一样的。

这是他教出来的呀!

不行,得加食邑,至少加两千户。

不过心中的想法,并未影响刘备出口问道:“计将安出?”

刚才糜旸一直在阐述夺取凉州的战略意义,现在刘备问的是,夺取凉州的具体战术。

关于这个战术,糜旸方才只讲了一半。

面对刘备的询问,糜旸不假思索地言道:“我军可兵分两路,一路由陛下亲自统帅,大张旗鼓从褒斜道进军。

另一路则由臣统帅,从祁山进军直入陇右地区。

贼军得知陛下亲自从褒斜道进军,会以为我军之主要目标在于长安,贼军势必会放松陇右地区的防备。

兵家之道,在于虚实变化。

我军先调实而成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