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九十五章 郝昭镇陈 诸葛告诫(2/3)

作为古人心中的祥瑞之王,是五灵之首,在世人的心中地位比龙还高。

就连糜旸这样的俊杰,世人也仅仅将他美誉为鹿,姜维又何德何能能被赞誉为“幼麟”?

杨阜虽然知道姜维所献的计策极佳,但在杨阜的心中,他却担心曹真会因为他的喜好而对这个计策有所犹疑,这样的话反而弄巧成拙。

这样的事,在过去的上位者之中很常见,再优秀的上位者也是人,是人难免就会被个人喜恶所影响。

为了不让这层担忧成真,杨阜想的是先以自己的名义向曹真献上这个计策。

要是这个计策最后成功了,那么到时候他再说出姜维的功劳,这样才是两全其美的事。

而果不出杨阜所料,在曹真听完杨阜想出来的计策之后,他的脸上立马就浮现了喜色。

曹真觉得杨阜的计策,很有可行之处。

曹真有这番看法,一方面是因为自己的见识,一方面也是因为这个计策是杨阜所献的。

由于杨阜往日的功绩,他所献的计策本来就容易让人更加相信。

在听完杨阜的计策之后,曹真激动地以拳击掌在杨阜面前踱起步来。

他正在思量该如何将这个计策转化为实际的步骤。

要想做到这一点,有一人乃是避不过去的,那人便是曹丕。

毕竟这个计策涉及到国与国之间的外交层面,在这个层面有着决定权的只有曹丕。

所以曹真现在要想的,便是如何劝服曹丕接受这个计策。

照道理说以曹真目前在大魏的地位,要想做到这一点并不难,只是曹真却知道,这个计策与当今大魏的战略背道而驰。

现在天下间的局势,依然是曹魏一家独大,但是季汉不是历史上那个被曹魏所有大臣当作笑话的割据政权了。

尽管曹魏朝野上下还流传着“蜀小国耳”这样的蔑称,但在连续取得几次大败后,这样的蔑称与历史上相比是底气不足的。

甚至可以这么说,现在曹魏朝野上下有着一些“畏蜀如虎”的现状。

而这个现状,大多都是因为糜旸而起的。

“旸识变数,料战势,无不如计,自魏帝皆惮之。”

这便是当今曹魏朝野上下,对糜旸的一种心理共识。

能让自视为华夏正朔的曹魏产生这种共识,由此可见糜旸在过去给曹魏造成的心理阴影有多深。

正因为这种心理共识,所以目前曹魏的战略是“以守为攻”。

或许一开始这个战略只有贾诩等寥寥几人支持,但在过去几场大败的惨痛教训下,这个战略现在已然成为曹魏大多数朝臣心中的看法。

曹真倒不会怕糜旸,怕到都不敢进攻的地步。

只是曹真知道,一旦他贸然提出主动南征的计划,肯定会受到朝野中许多大臣的阻止。

特别是当知道要主动进攻糜旸所在的汉中后,曹真几乎可以预见到这个计策所遭受的阻力会有多大。

吕蒙、曹仁这二位名将,不都是死在进攻糜旸的时候吗?

所以他得想个稳妥的办法。

在苦思冥想之下,曹真最后得出了一个想法,那便是他要亲自回洛阳,向曹丕建言这个计策的好处。

想到此,曹真扭过头对杨阜言道:“义山,孤准备回洛阳一趟。

待孤回洛阳之前,孤会下一道军令,让你暂时主持一应凉州军政,希望你不要让孤失望。”

听到曹真的吩咐,杨阜立马拱手向曹真承诺道:“臣必不辱使命。”

杨阜知道曹真之所以要赶回洛阳,很可能是因为他今日所献计策的缘故。

所以曹真是不会离开关中太久的。

只是有着糜旸在,就算离开不久,曹真也难免对凉州放不下心。

曹真继续嘱咐杨阜道:“孤离开凉州的事,你要多加保密。

只是想来这件事也瞒不了糜旸多久,所以你一定要切记,在孤回来之前,无论发生任何事,都不要主动出击。

尤其是关中四道方面,务必要派重兵防守,不可有一丝掉以轻心。”

曹真说这番话的时候,脸上满是凝重之色。

在曹真看来,他暂时回洛阳一趟乃是必要的,只是他走之后凉州的安全问题也不容忽视。

不过只要杨阜能坚守不出,那么在他精心布置的防线之下,想来梁军也讨不到什么好处。

特别是梁州现在还在实施改革,也不大可能会主动发起进攻。

曹真的再次嘱咐,让杨阜的脸色比曹真更加凝重。

曹真让他暂时主持凉州大局,是对他的一种信重。

可万一在他镇守凉州期间,凉州有所不测,那么他的未来也基本上毁了。

所以对于曹真嘱咐的事,杨阜不得不慎重。

杨阜对曹真再拜道:“大将军放心,臣一定不会有所疏忽。”

见杨阜连续做了两个保证,曹真的内心才安定下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