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二十一章 又爱又忌 何人镇宛(2/3)

的这番回答不是最完美的,要是司马懿被曹丕问这种问题,那么司马懿的回答肯定会比张合更好。

但是张合的这番回答,却是最适合他的。

议者言要稳定宛城局势,就必须以张合为大将。

现在的曹魏的大才中,能够有信心击败汉军的或者不多。

但是要想找出能稳定一郡局势的人才,却并不困难。

既然张合不是那个唯一人选,那么在张合的那种过往下,当然不会有议者说这种话了。

所以曹丕口中所言的议者,根本就是子虚乌有的。

曹丕要的不是张合的答桉,他要的是张合态度。

所以张合在他的回应中,明确表明了他的态度。

而张合的这种愿意安分守己的态度,正是曹丕所希望听到的。

因此曹丕在听完张合的回答后,他脸上浮现起一丝喜色,他眼中审示的目光亦陡然消失。

心中已经有所判断的曹丕,终于给了张合以他的身份本该拥有的待遇。

“张卿请入座。”

在听到曹丕的这句话后,张合知道他已然通过了曹丕的试探。

所以他在心中长松一口气之下,缓缓来到曹丕所指向的位置上坐下。

等张合坐下后,曹丕便当即问张合道:“我军经襄樊一役损失惨重,军心颓丧,若贼军前来攻打宛城,张卿可有策略抗之?”

虽然张合的忠心不能完全信任,但是张合的能力是公认的。

而曹丕现在对张合所问的这个问题,乃是他目前心中最忧虑的。

听到曹丕问及此事,张合沉思了一会答道:“贼军现囤襄樊一带,若远来攻我,必心急请战,因此缘由,则我军利在不战。”

张合的这番回答,令曹丕微微点头。

张合是当世宿将,他的看法与刘晔、司马懿等人看法一致,这无疑让曹丕的心中又多了几分底气。

只是曹丕心中还担心着一点。

曹丕又问张合道:“若我军固守宛城不战,敌军或许将旁攻他城。若如此,南阳不复存已。”

南阳郡之所以在天下间有着极为重要的战略意义,乃是因为境内的数十县城都是富庶之县,且大多都处在紧要的位置。

之前南阳郡南方的十数县投降汉军的事,已经让曹丕忧心不已。

所以曹丕现在担心的是,汉军会在魏军固守宛城的时候,将除宛城之外的其他县城都攻打下来。

到时候魏军在南阳郡掌握的县只有宛城,那也不是长久之计。

面对曹丕的这层担忧,张合却心中早有计较。

张合拱手对着曹丕再答道:

“贼军士气正盛,我军当以不战为本,然兵者诡道也,我军可当另择长计以制之也。

宛城附近诸县知大军以在近,人情自固,当不会反复。若贼军转道侵略周围诸县,我军可设置游兵,定可败之。”

曹丕听到张合说设置游兵可以击败汉军,他的兴趣一下子就被勾引起来。

游兵这个说法,他还是第一次听说。

于是曹丕脸露好奇之色问张合道:“卿口中所言游兵为何?”

见曹丕对他口中所说的游兵来了兴趣,张合的眼神中浮现一丝得意之色。

他之所以能够在受到曹操猜忌的情况下,军职还能步步高升,靠的就是他出众的军事才能。

并且他自身的军事才能,与其他四位齐名的良将都有所不同。

在曹丕好奇目光的注视下,张合缓缓拱手答道:

“游兵者,谓其兵无定在也。

欲组游兵,须有两备,一备为士果锐而骑超捷,二备为将勇悍而善应变。

而施用游兵者,有三法:

一法为:敌怒而迎,我引而退,敌倦而息,我临而忧;

二法为:击其左复击其右,击其前复击其后,击其懈驰而无备,令敌仓卒难救;

三法为:抄其谷食,焚其积聚,劫其辎重,袭其要城,取其别营,绝其要道;

游兵之要在于或朝或暮,伺敌之隙,乘间取利,飘忽迅速,莫可踪迹。

如此方能时而东复时而西,时而出复时而入,令敌无从招架。

若能善用游兵,则游兵或百、或千、或万,皆可我为军之声援,于敌为彼之后患。

夫使贼腹背均患,进退维谷,则不难于翦除。”

张合的游兵之法虽不短,但在张合缜密的思维之下,张合通过一要两备三法,将他的游兵作战之法概括的条理分明。

在张合的层层叙说之下,就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