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二百四十七章 四相之一 孙权认怂(2/4)

食是粟米,但是作为位于长江中下游的江东来说,最重要的农作物一直就是一种——稻。

关于稻的种植,在华夏历史上有着悠久的传统。

而江东一地之所以以稻米作为主要农作物,原因无他,那就是稻米实在太适合种植在长江中下游一带。

尽管这时的南方地域很多都处在未开化的阶段,地广人稀。

再加上先进的农作技术都在北方,所以目前江东种植稻的方式还是以“火耕水耨”为主。

但是因为江东的土地、气候太过适宜稻的生长,所以江东的粮食产量一直不低。

这便是属于老天的恩赐。

正因为江东这得天独厚的优势,所以历史上曹魏与季汉都曾经因为粮食而错过许多战机,但是东吴却一直没有这种烦恼。

甚至孙权可以因此单单凭借江东一地,拉起十万大军四处征伐。

军民以食为天,粮食可以说是保障一个势力繁荣昌盛的根本。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只是之前公安一战时,江东的数年存粮被糜旸付之一炬,这让江东的元气大伤。

所以在今年秋收之时,担忧国内民生的孙权才会亲自出城视察稻田。

孙权站在官道上看着下方绵延无际的稻田,他的脸上终于流露出一些喜色。

从孙权的目光望去,整片稻田中满布着稻穗,而每棵稻穗都看过去十分饱满。

当一阵微风吹来,鼻间闻着阵阵充满稻穗香气的孙权,脸上的喜意更甚。

看来今年会是个好收成。

只要有粮食,江东的元气就能快速恢复。

孙权指着身下的稻田对着一旁的孙虑言道:“虑儿记住,稻乃我江东国本。”

孙权的语气中带着明显的教导之意。

而脸色苍白的孙虑在听完孙权的教育后,他很是乖巧的对着孙权有模有样的一拜,对着孙权言道:“孩儿记住了。”

看着孙虑这副乖巧的样子,孙权的脸上的笑容愈发美丽。

正如他所说,稻是江东的国本,但现在唯一在他身边的儿子孙虑,又何尝不是江东的国本呢?

之前孙权倾心培养的长子孙登被他送去荆州,虽然在孙权的心目中,孙登依然是他最佳的继承人。

为了保护与培养孙登,他还派去江东的四个青年才俊作为孙登的伴读。

这一切布置代表着他对孙登的看重。

但是身为江东的主人,孙权不会把鸡蛋都放在一个篮子里。

在他的心里,其实一直都做着一个最坏的打算。

孙虑自幼早慧,他的表现虽然比不上孙登,但也不会差上太多。

之前之所以孙权一直没动过培养孙虑的念头,主要是因为孙虑自出生以来,身体就一直不好。

在当世这样的孩子,是很难长到成年的。

因为这种原因,在孙虑未度过十岁的关卡时,孙权是不可能将江东的未来放在孙虑身上的。

所以孙权目前的打算只是在孙登不在江东的时候,在一些时机适当的点拨孙虑。

他目前心中江东的未来,还是孙登。

而作为孙权长女的孙鲁班在听到孙权的话语后,她立马嘟起嘴来拉着孙权的衣角说道:

“父亲,为何只教导虑弟,而对鲁班不闻不问?”

孙鲁班身为孙权的长女,今年不过九岁。

孙鲁班年纪虽小,但是她继承了母亲的优良基因,长得粉雕玉琢的很是可爱。

当娇小可爱的孙鲁班拉着孙权的衣角,说出吃醋的言语时,孙权的慈爱之心大盛。

他一把抱起孙鲁班捏着她的小鼻子笑着说道:“虑儿是男子,将来是要帮助为父成就大业的。”

“而你是女子将来是要嫁人相夫教子的,自然不需要知道这些。”

没想到孙鲁班在听完孙权的话,她的小脸似乎都挤在一起表达她的不乐意。

在孙权怀中的孙鲁班似在阐述志向言道:“女子亦可有大为!”

听到孙鲁班如此说的孙权,不禁哈哈大笑起来。

一位不足十岁女童说的话,孙权只当做是一个笑话而已。

可是孙权不知道的是,将来她的女儿孙鲁班真的用自己的行为,完成了她今日所许下的志向。

就在孙权沉浸在良好收成与天伦之乐的欢喜之中时,他的近臣是仪手中拿着一封情报,快速得来到孙权身后,对着他禀报道:

“至尊,刘备数日前在成都登基称帝,自续汉统。”

是仪的声音并不大,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