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七十八章 虎贲校尉 刘禅心思(2/3)

望着糜旸离去的背影,糜威的心中暖暖的。他想着一会早点下值,好回府陪伴糜旸。

既有亲分之属,又有患难之实,糜威对糜旸的疼爱,不比任何人少。

在广大的崇德殿之中,汉中王太子刘禅正坐在自己的坐席上,听着对面的伊籍为其讲解汉代官制。

伊籍,字机伯,是兖州山阳郡人。伊籍与镇南将军、荆州牧刘表是同乡,从年轻时便依附于刘表。

建安六年,刘备因为遭到曹操的攻打,于是前往荆州投奔刘表。

刘备在荆州期间,伊籍经常拜访刘备,托请刘备照顾。

建安十三年时,刘表去世,伊籍于是转而投靠刘备,跟随刘备南渡长江,后来又跟随刘备进入益州。

建安十九年时,刘备平定益州,入主成都,自己兼任益州牧,任命伊籍为左将军从事中郎。

伊籍入益州后,因为他乃是天下有名的名士,深知两汉以来规章制度,官制法典,于是刘备便任命伊籍等四人协助诸葛亮一同制定《蜀科》。

后刘备称王后,任命伊籍为昭文中郎将,伊籍在益州所受到的待遇,仅次于昭德将军简雍和秉忠将军孙乾等人。

刘备对刘禅的教育很看重,自从立刘禅为王太子后,刘备就选择诸多名师教授刘禅典籍,所涉猎者甚广。

其中因为伊籍的声望,故而刘备又令刘禅拜伊籍为师学习《左传》。

故而在目前益州的诸多学问大家中,伊籍是唯一正式,与刘禅有着拜师之礼的恩师。

刘禅今年方才十四岁,因为他从战乱中出生,从小又在各位名臣的看护下长大,所以造成他的性格有些优柔,缺乏主见。

刘禅今日本来打算要去迎接刘备归来的,但他的想法却为诸葛亮所阻,诸葛亮向刘禅言及刘备让其不用外出迎接。

而刘禅在听完诸葛亮这么说之后,竟然连正常的证实流程都不走,就直接乖乖的待在王宫中学习,他一点都没有怀疑过诸葛亮会欺骗他。

这要是换做曹丕,在曹操远征归来的时候,有大臣跟他说曹操不让其前去迎接。

曹丕的第一反应肯定觉得,是有人在离间他与曹操的父子之情。

在刘禅的心目中,于诸位长辈之中,他最信任的便是从小教导他礼仪、处事的诸葛亮了。

尽管今日刘禅没有出城迎接刘备,而是继续留在崇文殿中学习,但他的思绪其实早就不自觉的飘到城外。

刘禅身穿一身锦衣袍服,安静的坐在坐席上看着对面已经垂垂老矣的伊籍。

刘禅继承了刘备不俗的相貌,又因为身份贵重,所以当他穿着华衣锦绣之时,虽然年纪尚轻,但他已经开始散发出一股贵气。

现在刘禅的目光大部分都注视在对面的伊籍身上,但当伊籍低头翻阅典籍之时,刘禅总会悄悄的将目光朝着殿外望去。

听说今日父王将表兄一并带回来了,怎么还没回宫呢?

想念着某人的刘禅在坐席上有些坐不住,而他这副心不在焉的样子,亦被对面的伊籍所察觉到。

伊籍是一时名士,他的性格温和,往日中并不严厉。

但他也知道刘备对刘禅的期望很重,所以他看到如今刘禅这副走神的样子,心中有些不满。

今日他所教授的内容,乃是两汉以来的官职总考。

将来刘禅是要成为一国之君的,官职为君王之权柄,面对这么重要的内容,刘禅怎么能走神呢?

伊籍轻咳几声,将刘禅的目光从殿外拉回来,而后伊籍对刘禅言道:

“今日臣所讲的内容,乃是我大汉之重要官职,太子身肩国运,应当认真倾听才是。”

“不可走神。”

因为伊籍的轻咳,刘禅的思绪被重新拉回了殿内。

面对伊籍有些严厉的教育,刘禅脸上并没有浮现怒色。

他在听到伊籍的教训之后,主动起身对着伊籍一拜道:“禅知错了,还请老师息怒。”

刘禅在对伊籍行礼的同时,脸上亦浮现了真诚的愧色。

看着刘禅的这副表现,伊籍脸上的些许不满渐渐消散。

伊籍抚须在心中想道:“也许太子并非聪明绝顶之辈,但其仁爱下士之风,深得大王真传呀。”

伊籍并不是腐儒,不会因为刘禅一点错误就抓住不放,在刘禅认错之后,他让刘禅重新坐下听他讲学。

在刘禅重新坐下后,伊籍为刘禅讲解起了尚书台这个机构。

尚书一职,起源于秦朝,汉承秦制,尚书一职亦流传下来。

当年汉世祖刘秀鉴于西汉晚期的权臣专政,有意削弱相权。

在刘秀的步步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