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百四十二章.六两多的大人参(2/3)
在赵军解人参包子的时候,孙启山就提着戥子站在那里,老爷子不急不躁,面上始终带着微笑。>
而人参上戥一称,孙启山将系着戥锤的戥弦在戥杆上移动。>
这戥子啊,按称量范围还分头毫和后毫。>
孙启山手里的戥子,头毫能称二两以内,后毫能称二两到一斤。>
刚才那苗人参,重量在头毫之中。而第二苗人参,就在后毫之内。>
只听孙启山对赵军说:“二两一厘。”>
赵军点了下头,而这时的王美兰,已在赵军的授意下,将第三个人参包开打开。>
当松树皮和青苔一起揭开的时候,孙启山看见这苗棒槌的一瞬间,老爷子那拿戥子的手都不由得一颤。>
这苗棒槌,是赵军和赵有财到老埯子的第一天,抬出的唯一一苗棒槌。>
这是苗大货!>
戥子这东西,古人用它量金银、名贵药材或者香料。>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在《红楼梦》里,贾宝玉和晴雯用它量过银子。而在药房里用的戥子,必须得时刻保持干净。>
可此时,看着这苗大货,孙启山上前一步,直接将戥子撂在了沙发扶手上。然后,他平伸双手,小心翼翼地接过来人参仔细端详。>
看了差不多有一分钟,孙启山才抬头看向赵军,声音略带沙哑地问道:“小伙子,你是哪个参帮的呀?”>
以孙启山的经验,一眼就能看出来这苗人参刚抬出来不久。而现在是什么时候,放山的连扫帚头都看不见了,谁还能特意到山里抬参啊?>
所以,要说看着前两苗人参的时候,孙启山寻思可能是赵军运气好,赶上、碰上了。>
但能拿着这苗大货的人,绝不是运气二字能够形容的。>
不说别的,单说这苗大货,参须极长,越往下越细、越乱,能在抬参过程中,保证一根根细小参须不断,一般的把头都做不到。>
孙启山不信赵军在这年纪能有这能耐,应该是背后有高人。可转念一想,这小伙子带着老娘出来卖棒槌,还是卖这等大货,正经的参帮都干不出来这种事儿。>
赵军闻言,只是淡淡一笑,然后摇了摇头。>
见赵军不肯说,孙启山就不再追问,同时将手里人参小心翼翼放置在青苔上,然后再次将戥子拿起。>
这苗棒槌往戥盘上一放,戥弦移动至平衡停下,孙启山眉头一挑,眼睛一瞪道:“六两三厘五分!”>
“呀!”坐在沙发上的王美兰,忍不住惊呼一声,眼睛一闪一亮的。>
此时的王美兰,心中只有一个念头:“可是发了!”>
“小伙子!”孙启山提着戥子、人参都不曾放下,就问赵军道:“这参你打算咋出啊?”>
赵军闻言,淡淡一笑,起身来小心翼翼地将人参自戥盘上拿下。待将其放回青苔上后,他伸手对孙启山示意,道:“老爷子,咱坐下慢慢说!”>
“不坐了!”孙启山一手提着戥子,一边问赵军说:“小伙子,你说个价。”>
赵军低眉看着躺在青苔上的人参,似喃喃自语,但清晰地传入孙启山耳中。>
“老爷子!”赵军道:“咱行里有话说四两参,半斤宝。这参没到半斤,算不上宝,但也不差了吧?”>
赵军此言一出,孙启山脸色一沉,心知今天想拿这苗人参,怕是要出大血了。>
而王美兰听赵军的话,却是有些疑惑。刚才孙启山称那大货,说是六两多呢。>
可四两为参,半斤为宝,赵军为什么又说这苗大货不是宝呢?六两不比半斤多么?>
此时赵军指着那苗大货,继续说道:“咱再说这品相哈,长这么大,还这品相,怕是没谁了吧?”>
孙启山闻言面露苦笑,但他不说话,却是在等赵军出价。>
赵军抬头看着孙启山,然后举起了右手,只见他大拇指、食指舒展开,其余三指攥起,笑着说道:“老爷子,八千块钱不多吧?”>
“八千?”孙启山声音都变了,挂在戥杆上的戥锤差点没掉地上,老头子苦笑着对赵军摇头,道:“小伙子,八千那不可能。”>
赵军抿着嘴,眨了下眼,似乎很是犹豫。这时,孙启山张了张嘴,但最终还是没有说话。>
没等到孙启山的答复,赵军再次抬头询问,道:“老爷子,你说个价吧。”>
赵军此言一出,孙启山皱起了眉头,看着那人参犹豫许久,才对赵军说道:“小伙子,我最多能给你四千五!”>
“四千五!”一听这个数,王美兰心跳都加速了。此时她是看明白了,自己儿子亮这三苗棒槌,是一苗比一苗好。>
这苗大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成吉思汗家族是如何打到欧洲的蒙古西征纪实
印缘
神级狂婿
私人定制:帝少de黑萌宝贝
真仙大道
我有病[快穿]
文圣天下
嫡女重生,皇上的小娇娇杀疯了时安夏岑鸢
少夫人携带小祖宗虐翻财阀家族
重生之超级金融帝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