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千一百六十二章.赵家参帮(2/3)
>
橘生淮南则为橘,橘生淮北则为枳。>
莫说这三个国家出产的野山生有区别,就是同一林区出的野山参都有好坏之分。>
这山上若是黑土地,那肯定长不出好的野山参。但凡在黑土地上长出来的野山参,参体发白而水分大,形体也不好,绝对出不了论等的人参。>
这山要是黄土带石子,那抬出来的野山参品相、品质就会比黑土地出的野山参好很多,论等的棒槌也都是这种地出来的。>
但只要是野山参,都是大补之物,自己家里用足够了。>
所以听赵威鹏说他要论等的人参,赵有财就以为他要送礼呢。>
“我来前儿吧,我有个朋友让我给他问问。”赵威鹏道:“他说他要买回去存着。”>
这章没有结束,请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
说到此处,赵威鹏抬头看向众人,道:“我问他存那玩意干哈呀,他说我不懂。”>
赵威鹏这话,赵有财他们都当笑话听,还告诉赵威鹏野山参药用价值都差不多。>
可赵军却不这么想,他知道赵威鹏那个朋友肯定不是一般人。>
这世上有收藏古玩的,有收藏字画的,也有收藏野山参的。>
赵军前世捣腾人参,所以他知道凡是收藏野山参的人,全都非富即贵,而且都有卓越的见识。>
“侄儿啊!”这时,赵威鹏冲赵军笑道:“来年你再上山,整出来那个好人参,你就卖给我朋友。他有钱,肯定不能亏了你。”>
“行,叔。”赵军笑着应下,那边赵有财他们聊起了本地的参帮,谈论起哪个参帮的把头有能耐、哪个参帮曾经抬出过大货。>
“其实啊,那白三指也挺厉害。”赵有财忽然提起一人,道:“他不跟那些参帮来往,他放山就带自己家人。他媳妇、儿子、儿媳妇,他都带着,他们一家子也行。”>
听赵有财提起白三指,赵军又想起了那苗连体棒槌。而这时候,林祥顺接着赵有财话茬,道:“咱这片儿要说剜眼啊,那还得是老庞瞎子。我听他们叨咕,那老头子放出一苗棒槌,看那棒槌红榔头底下有个小挺,完了庞瞎子就让他徒弟啥的,顺着那小挺指的方向排。没多大一会儿,就整出苗四品叶来。”>
“这么厉害呀!”赵威鹏惊叹时,解臣不经意地扫了赵军一眼,但在他即将开口时,却被赵军在桌下踢了一脚。>
林祥顺口中的“小挺”在放山行里叫跨海,赵军也会看那个,但他不想让解臣往出说。>
赵军倒不是怕谁知道,他只是认为这种事并不值得炫耀。>
神州大地,卧虎藏龙,能人辈出。>
赵军上辈子往返两国倒野山参,见过太多厉害的人物了。>
赵军很清楚地记得,那是99年的时候,他当时正在罗刹做生意。>
华夏人勤劳肯干,哪里能赚钱就往哪里去。当时罗刹有不少去捣腾野山参的华夏人,这些人有的无法回国,就在当地成立了参帮。>
那些参帮抬出棒槌,出给赵军他们这些人。>
都是在这行混的,人与人越打交道越没信任,花花肠子也就越多。有时一个不慎,就容易上当受骗。而且这行跟古玩行挺像,卖岔劈了也不能找后账。>
这一行说白了,买卖都是那句话:野山参看品相。>
可“品相”二字,有的时候就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了。品相是好,但三万是它,三十万也是它。>
这个时候,就看个人的本事。涉及到钱,就是较真的时候,就看人能不能较得准了。>
赵军记得那年有个参帮把头,拿出一苗棒槌给他们几个老板看。那苗棒槌重二两四,绝对是论品的货,但那把头一张口就是三十万。>
99年的三十万,那可不是小数啊。>
而赵军他们这些老板的心理价位,没有一个是超过十五万的。>
当时把头咬的很死,所以一直没有成交。>
买卖不成仁义在。>
虽然买卖没成,但出来看看货也不错。可就在即将散场的时候,又来了一个收参得老板。>
这老板一瞅就是个外行,但他带了个小伙子,那小伙子至今都让赵军记忆犹新。>
当时瞅他也就二十左右岁,相貌极为俊朗,要不是衣着寒酸,赵军都当他是贵公子。>
就是这个小伙子,过去看了一眼那苗参,回头在老板耳边低语几句。然后那老板直接给参把头一口价,二十四万。>
当时在场的其他人,包括参把头都是一愣,但随即便以二十四万成交。>
后来赵军才听说,那苗二十四万的人参运回国,价格整整翻了十倍,卖出了二百四十万的天价。>
而且,还是卖给了参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烦人修仙传
替嫁公主
楚香帅的时尚王国
九零暖婚:重生甜妻撩夫忙
雨落太明
亮剑之咱老李真是文化人
重生之江湖路非遥
深度染指:宠上小娇妻
这个路人过于冷静
长生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