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八百九十章 夫驰道者,民之命也(2/3)
幸好,他为之拼命的大明,似乎不是那么的潦草。
至少大明考虑了到几乎所有的情况,当然,也过分高估了蛮夷的政治生态水平。
正如陛下所说,情绪到了,什么决策都能做出来。
“陈指挥慢走。”张宏走出了宫门,拦住了陈末,笑着说道:“陛下说,看陈指挥的马匹已经有些老迈,就让陈指挥到御马监挑一匹好马。”
“谢陛下隆恩。”陈末一愣,表示了感谢,陛下的圣命完成之后,总是有各种各样的赏赐,哪怕是不好明着赏,也会送匹马、送火铳、强弩等物。
比如这次,陈末除了拿到了好马,还领了一把复合弩、一把全新的燧发火铳。
陈末走的时候有些可惜,江西学院确实没有违背大明律,否则的话,一定要好生查办。
在官场上,其实最麻烦的事儿,就是上司逼你违规。
这种事情在锦衣卫里特别的多,比如纪纲杀解缙,成祖文皇帝问了句,这解缙还活着?
纪纲作为特务部门的头子,他就只能杀人,哪怕是没有黄纸朱批,没有刑部白纸驾贴,纪纲也只能杀。
现在缇骑们倒不用顾虑这个问题,陛下的圣旨从来都非常明确,江西的学院干净就不办,最好一直干净。
陛下希望江西的学院是干净的,而不是要为了为难而为难。
在泰西使者进京的过程中,西班牙使者佩德罗没有获准离开松江府万国城,也就是说,佩德罗没办法履行自己使者的职能,他现在就是个经纪买办,买完东西,就可以离开了。
这可不是大明小家子气,而是礼部觉得佩德罗到南衙面圣,很可能胡说教举,低价卖给泰西人,连圣眷都买不到。
圣眷可是硬通货里的硬通货,有圣眷,就可以极大的避免被挂在朝阳门城墙上的风险,当然,作奸犯科、抗旨叛乱,还是要被挂上去的。
万士和是个谄臣,可他曾经因为丝绸都配给给了海贸,当面责难陈善于陛下,谏言给大明臣工也留下点丝绸吧!大明明公都不能绫罗绸缎自由,算什么明公!
最终大明换了精纺毛呢做官服的补充,才算是结束当初的丝绸之争。
泰西人不要,大明的贵人们的需求一点都不少。
“那就这么着吧,朕总不能下旨让商贾降价贱卖。”朱翊钧没有做出行政命令干涉商贾们的这一次涨价。
朱翊钧处理完了九本奏疏,将奏疏递给了冯保快马送往北衙处置。
“万历维新这才刚开了个头,朕肩上的担子仍然很重很重,万历维新的成功已然过去,更大的困难等在前面。”朱翊钧把奏疏递给冯保的时候,由衷的说了一句。
他要时时惊醒自己,不要沉迷于过去的成功,因为成功已经过去,都不作数了,只能代表自己过去做的还行。
北衙礼部上了一本奏疏,陕西凤翔府扶风县知县段峰纲,自杀了。
不是被势要豪右所逼,也不是无法满足势要豪右,势要豪右暴起杀人后伪装成为了自杀,更不是因为风力舆论,而是仰愧对天地陛下圣恩,俯愧对黎民期许。
今年陕西有旱情,大旱必然大蝗,蝗灾漫山遍野的时候,真的不是养点鸭子就能解决的,大旱蝗灾之后就是饥荒,哪怕朝廷反应迅速,凤翔府第一时间给了赈灾抚恤,西安府调运粮草。
但是依旧饿死了六百户,两千余口死于饥荒。
尸横遍野,惨不忍睹,段峰纲收敛了这些尸骨,处理好了旱情的后续后,留下了诀别遗书,驿传京师后,自杀谢罪。
让段峰纲自缢的事,是旱情中他陷入了一个两难的境地,当时县衙库房里,还有一批精挑细选的种粮,他本打算旱灾过后,让百姓耕种。
旱情发生后,他要是放了这批种粮,这六百户饿不死,来年就会歉收;他要是不放这批种粮,就会饿死人,他做出了选择,没有放粮,在旱情结束后,把自己的命,赔给了被饿死的六百户。
去年徐州大旱,刘顺之作为知府,可以跟朝廷漕运都御史撕破脸开闸放水,可以开仓放粮,最终救活了三万余户,被皇帝认为治理地方有功。
可是段峰纲就完全没办法了。
整个陕西去年都是大旱,凤翔府用尽了全力,府库无粮可支,西安府也没有粮食,势要豪右家里也没有粮食。
段峰纲把全县地主家的粮库都翻遍了,再无余粮可调配。
“要让大明百姓吃饱饭,大明也就一亿三千万丁口,朕无论如何要让他们填饱肚子。”朱翊钧恩准了给这位县令谥号的请求,一般谥号都只给三品及以上,这是议贵,三品以上及世袭武勋皆为贵人。
礼部给了一个平谥,怀愍,慈仁短折曰怀,在国遭忧曰愍。
给谥号本身就是对段峰纲选择的认可,其实他治下的百姓没有怪他无能的意思,关中平原的穷苦不是一两天两天了,而是一百七十年来,不断地恶化。
段峰纲已经是难得的好官了,没有纵容兼并,而是带着衙役,四处找粮食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