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三八章 万国来朝(2/3)

棣都买去不少。

这场平叛之战,几乎将倭国剩下的最后一点脊梁完全打断。

现在都是大明的狗了。

这尊金佛就是足利义满和各地大名凑黄金铸造。

“倭王倒是有心了,收着吧,难为他们一片心意。”

太后笑着说道。

“太后,是不是给他们赏赐点什么?”

公主说道。

“姑母之意是?”

太后说道。

“这个倭字终究不好,不如给他们赐个新的国号,他们也称日本,但这个称呼源头过于狂悖,也不妥,倒是也可称其为东瀛,其在东方,瀛为海岛,干脆赐名东瀛,以为其国号。”

小公主忙说道。

“那就依姑母,传旨,赐倭国国号东瀛,改倭王为东瀛王,瀛洲乃海上仙山,愿东瀛百姓沐大明圣恩,如居仙山般世代太平。”

太后说道。

紧接着太后懿旨下达。

东瀛王干仁赶紧再次五拜三叩山呼万岁。

就这样日本,倭国什么的统统踢到历史的垃圾堆,大明藩属东瀛国正式诞生,和朝鲜国一样从此作为永久性的国名。不过这个国名还是很好,毕竟瀛洲是海上仙山,东瀛百姓都住海上仙山了还有什么不满的,他们有福了,可以在大明皇帝恩泽照耀下,从此就像住在海上仙山一样快乐。

在东瀛王的叩拜中,一吨重的金佛被运到了皇宫。

至于下一个当然是高昌。

朝鲜已经拜过了。

大明藩属排名,朝鲜从来都是第一位的,任何时候这种组团叩拜的礼仪场合都是朝鲜排第一了。

老光荣了。

这时候李成桂做朝鲜国王做的还是很快乐……

当然,就是负担沉重些。

但无论多么沉重的负担,也都是底层百姓承受,他又不耽误歌舞升平,只要他对大明皇帝的忠诚不变,底层百姓的不满不值一提,再不满难道还敢造反不成?就算敢造反,还能扛得住大明天兵吗?

我有天兵相助我怕谁?

他现在心态和足利义满差不多,就是量朝鲜之物力,结大明之欢心。

挺丢人。

但真有效啊!

而高昌王则排第三。

“使者,听闻高昌乃佛国,自古为佛光普照之地,不知是真是假?”

太后问道。

她真不是别有用心的。

她哪知道高昌是怎么回事,但历史书她是看的,高昌的确自古佛国,这个她还是看过的,现在突然看到个高昌使者,当然好奇之下就问问了。

那个使者尴尬地趴在那里……

“使者?”

太后很好脾气地说道。

“使者,太后问你话呢?敢不回答就是大不敬!”

礼部官员喝道。

高昌贡使立刻清醒。

“回太后,敝藩的确皆礼佛。”

他说道。

“如此就给他们赐建一座寺庙,从咱们内地请些大师,过去与他们那里高僧研习佛法,若他们那里有什么高僧也可以请来。”

太后对她姑母说道。

“如此最好了。”

小公主说道。

于是太后懿旨立刻发下,在高昌国賜建寺庙一座,并从内地选二十名高僧前往,顺便又赐了些经书,然后高昌王朱永忠,或者说原本东察合台汗纳黑失只罕的使者,叩谢之后一脸尴尬地捧着佛经,而旁边马车载着他们进贡的宝石之类驶入皇宫。

不过使者已经很懂事,再说高昌现在寺庙的确已经有了。

朱棣修的。

他早就说过要在高昌修庙的。

另外明军也修了,那里还有大明的高昌卫,只不过卫城不在高昌城,但明军里面信佛的修庙也很合理。

总之现在的高昌早就已经不是过去了……

呃,过去他们才是遍地寺庙的。

现在的高昌王完全已经被大明的军事力量锁在中间,向西是燕王,向北是臣服大明的瓦剌,向东是臣服大明的哈密王,向南则是大明的驻军,还有叉力失等早就和大明一伙的。后者已经改名焉耆,虽然属于高昌王,但因为东察合台系在上次西征中伤亡很大,还被他叔叔马哈麻带走一大批在疏勒,剩下那点力量,还能做高昌王,也只是大明皇帝恩典。他的实力根本控制不了焉耆和火州鄯善这些重新佛教化的城市,现在他能做的,只有竭尽所能讨大明的欢心保住他不被这些城市灭了。

而再接着是琉球,不过琉球最近日子很难过。

因为南洋贸易完了。

广东海商才不会允许别人去南洋分自己生意。

琉球只能做北方的。

也就是从广东商人手中提货,然后卖到北方,比如大明沿海城市,倭国和朝鲜,但前者有福建海商在做,后者都有自己的海商,最终原本靠着做二道贩子发财的琉球,一下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