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88章 蓬勃发展的好时光(1/2)

冉秋叶和傻柱,连犹豫都没犹豫,直接把这俩差使接了下来。

既然,大家一拍即合,张宇就开始忙活选址,以及前期投资的工作。

好在,这些年家里攒下不少家底,光张宇自己这些年的工资积累,就达到了四万多。

这在八十年代,可是一笔不小的储存资金。

再加上梦伊毕业后,这几年的工资储存,一万还是有的。

不过,这一万块钱张宇不打算动,留着给家里生活费。

凭借张宇的人脉关系,很快就搞定一栋小三层的楼房。

为了防止以后出现纠纷,张宇干脆动用关系买了下来。

有了房子,接下来就是装修。

装修的工作,张宇直接交给了大哥。

大哥这几年,早就被张宇独立出去了,成立了专属机械厂的建筑队。

通过大哥和老爹在乡下的关系,很快就拉起一批人,并且建筑队的规模越来越大。

厂里的宿舍楼都是,大哥领头的建筑队盖的。

这几年随着机械厂经营网不断扩散,建筑队里拉来了不然的南方老乡。

刚巧抓住了国家房地产业的起始。

房地产的起始与经济的快速增长密切相关。

在改革开放后,国家经济持续增长,人口城镇化程度不断提高,这使得住房需求不断增加。

同时,也出台了一系列扶持房地产业发展的政策,为房地产业提供了良好的发展环境。

这个时期的房地产发展,主要是在城市改革和经济特区建设的背景下。

在八十年代初期,国家开始推行住房制度改革,将住房分为公有住房和商品房两种类型。

张宇借着这股春风,直接投建了一所建筑公司。

并且直接把建筑队,剥离了机械厂,通过一系列正规操作,把建筑公司成功挂在自己名下。

正因为这样,后期机械厂的员工楼,都是由建筑公司接手。

通过机械厂,赚取了自己第一笔资金。

并且,张宇与建筑公司,起了一个响亮的名字,寰宇建筑公司。

前期除了要盖员工楼外,建筑公司还在各地承接了不少共有住建房的建设。

共有房的占比,接近百分之六十。

剩下的百分之四十,全部用来盖商品房,进行出售。

为了防止不必要的纠纷,建筑公司的资金,张宇一次都没有动用。

主要是,张宇仅凭厂长工资,就能生活的很滋润,没必要去动这些资金。

不过,这几年,靠着机械厂吃饭,张宇的建筑公司赚的盆满钵满。

距离千万仅差一步之遥。

听到,张宇要开一个自己的酒楼,大哥直接把公司最好的装修队调回京城,给张宇装修酒楼。

看着装修队的进驻,张宇可算是能休息两天了。

接下来张宇收心,把目光投向国内的工业市场。

这几年,通过大跃进政策的影响,国内这些大大小小的厂家,开始疯狂的从国外引进设备机器。

从八零年初期开始,整个工业领域都像打了鸡血似的开足马力搞建设,全国各地也如饥似渴地轰轰烈烈办企业,我国工业展现了蓬勃发展的势头,并且在这样一个伟大的时期我们进行了一场规模空前绝后的技术引进。

逐步形成了“以市场换技术”的引进模式。

为了吸引外资,在初期就提出愿意“提供一部分国内市场”,以吸引我国当时相对短缺的技术,以及生产我国还需要进口的短线产品的中外合资经营企业。

这种突如其来的冲击,让张宇抓住机会,把机械厂成功的抬到了一个,国内合资企业,触不可及的高度。

随着和黄总的合作,以掩耳不及的速度,迅速占领了国内的电子市场。

电视,冰箱,空调,电风扇,每推出的一个产品,都是霸主级别的产品。

有张宇在背后提供技术支持,黄总通过自己的能力,接触到了南方的一些商帮。

有了商帮的加持,每件电子产品,才能快速畅销国内。

并且,黄总还通过港区娄家的关系,搭上了郑家的商船,顺利把电子产品畅销整个东南亚。

并且还和霍家达成合作,共同经营东南亚的电子产品。

张宇在研究楼闭关了一个半月,终于组装了一台,唯一一台自产自研的摩托车。

张宇经过考虑,第一台摩托车选择了一辆弯梁车。

这台摩托车采用了单缸风冷二冲程的发动机,最大功率4.92千瓦,它的排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