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900章 米擒良进,何人?(1/2)

战争的形态变化了,但战争里的人,却还没来得及去理解这种变化!

一百五十步,炮停了。

城下的人再一次往城上涌,城外的人已然开始冲锋!

将台之上,狄咏正在表达满意与赞许:“沈力士,可赏!”

沈力士,就是沈括的“家臣”,以前,他是沈括工作上的助手,而今在军中负责炮兵之事,那些技术与理念上的东西,主要来自狄咏与沈括,但这些具体操作操练上的东西,几乎都是沈力士负责执行。

今天的效果,显然看得狄咏很满意。

看似一个小小的改变,已经就彻底颠覆了攻城这种战争的形态,把高墙的作用减小了不少。

当然,却也并不能真的让高墙变成无用的东西。

城墙依旧屹立不倒,依旧需要人去爬!

长长的木板横在壕沟之上,无数的步卒抬着简易的长梯越过壕沟,开始爬墙。

一场战争的组织,何其复杂。

弓弩与攀爬的的配合依旧开始……

后面的人依旧在铺设壕桥,甚至有人已经下到壕沟里,支起大木桩去撑住上头本只能过人的壕桥。

然后……才能把轒轀车从壕桥上推过去,后面还有更慢的云梯车……

一切,有条不紊,所有的工作,都配合在一起。

这个庞杂的组织工作,就是军将的能力体现,甚至是大多数军将绝大部分能力的体现。

对于一个军将而言,在能力要求,不一定非要有如何高明的战略能力,但一定要有这般具体的组织能力,也是执行力。

对于一支军队而言,个人勇武,从来不是重点,军队就一样最重要,令行禁止,这也是组织能力的体现,更是执行力的体现。

狄咏早已有意把军队的建设工作重点放在这方面了,包括在讲武学堂里,考核标准上也是重中之重。

军中的那些看起来没什么实战意义的军演,就是在训练这些东西。

将台上的狄咏,看着满场有条不紊的情景,当真有一种赏心悦目的感觉。

他站在将台边缘,仔细观看着战场上的每一处细节。

他不看什么声东击西,不看什么计策百出,他就看每一处的组织进度,哪一部之间的配合更为丝滑,哪一部各项工作执行得更为精准。

沈力士当赏,早已有人在一旁记录狄咏话语。

“种建中,当赏!”狄咏继续说着。

一旁还站着种愕,闻言大喜,忍了忍,却还是有一个欣慰的笑容。

却见狄咏抬手一指:“那一部是谁?”

种愕答话:“西军刘昌祚!”

“嗯?是不是……其父刘贺?”狄咏显然不是那么熟悉了。

种愕连连点头:“对对对,其父就是刘贺。”

“死在定川之战的刘贺?”狄咏再次确定一下。

种愕继续点头。

“忠烈之后,果然不凡!当赏!”狄咏不去唏嘘,只有高兴。

“进退有度,治军严谨,还奋勇当先,着实当赏!”种愕点头认可。

战争,打的就是组织能力,这种战场上,一百个人与一百个人对战,谁组织得好,谁必然得胜!

辽人,组织能力也不差,差就差在被这么一番步炮协同给打乱了阵脚。

宋人士卒已经开始爬墙了,整个长枪上皆是竖起来的长梯,辽人士卒还有许多并未上到城头。

耶律阿琏再次登上城头,踏着被弹丸砸得凹凸不平的地面,手持长枪,大声呼喊:“大辽的勇士们,杀敌啊!把宋人赶下去!”

大辽的勇士们,也真的奋勇!

刘信到处在跑,找寻着在宋人弹丸下幸存的火炮,亲自操作,倒火药,捅炮管,倒铁砂,放火捻……

巨响,青烟……

一片铁砂而去,三四十步外,倒地一片,至少十几个宋人士卒铁甲碎裂,血肉模糊……

“放箭,放箭,往那边,那里!抛射,抛射!不要停,一直放箭!”五六十步之外,宋人的军将喊得撕心裂肺。

城头上继续响起三五声巨响,这是辽人还能用的火炮数目。

也听刘信一边操炮一边喊:“不要怕箭矢,打那车,打车!”

战况已然焦灼……

“爬,快爬,先登重赏,五千贯,升十级!儿子入讲武学堂!”

“爬,往上爬!”

“后退者斩!”

“拖沓者斩!”

紧张了!

连狄咏都紧张了,双拳不自觉紧握起来,虽然身形未动,浑身却仿佛都在使劲!连牙关都不自觉咬在了一起,咬得两面腮帮子鼓鼓囊囊……

忽然,有一处城头厮杀起来,狄咏激动一指:“那是谁?那是何部?”

种愕眉头一锁,似有些不快,转头看向一人。

那人上前:“回太傅,那是米擒!”

狄咏回头一看,米擒真野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