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729章 臣愿领兵破贼(1/2)

拓博谅祚挨打,米擒真野吃大餐。

这种事吧……

还得安排在一起进行,互相都能看得到……

大同,大城!

十几万大军聚集在此,四面皆有围困!

来得是真快,从狄咏出得雁门,到兵临大同,一共不过六天时间。

此时燕京城内,也收到了消息,各般官员皆往皇城大殿聚集。

皇帝坐在高台,焦急不已,左右在问:“怎么回事?怎么回事啊?有没有人能与朕说说,到底怎么回事?”

辽国高官一大堆,两院枢密使耶律乙辛、耶律仁先,两院宰相姚景行、萧惟信……

御史中丞李俨……

还有许多老臣,萧阿剌,萧虚烈……

竟是没有一人能上前回答这个问题……因为皇帝问的不是事情本身,而是这件事背后的来龙去脉……

皇帝立马点名:“乙辛,你来说,你去过太原……”

耶律乙辛已然心虚,因为他知道自己被狄咏骗了,这是他的罪过,失察之罪,开口就是骂:“陛下,宋人虎狼之辈,他们只怕早已谋划多时,瞒天过海,他们早已包藏祸心,早有背盟之意。那狄咏,更是奸诈之徒,反复小人!他昔日就是那出言不逊之辈,多次对我大辽喊打喊杀,而今他掌权柄,有如此行径,便也在意料之中!”

“意料之中?”皇帝有些不爽,左右看了看:“既是意料之中,缘何没有防备?”

耶律乙辛连忙又道:“陛下,不是没有防备,而是那狄咏奸猾,故意挑选这般时候出兵来袭,因为他知道我大军皆在雄州……”

皇帝又要发怒。

耶律乙辛连忙又道:“倒也无妨,陛下,此番也是机会,宋人如今自大得紧,自以为胜过党项就可以不把我大辽放在眼里,此番只需调集兵马,大败狄咏,迫使宋人城下之盟,定下君臣之名,陛下文治武功便不可同日而语!”

耶律仁先看了看耶律乙辛,他是有先知先觉的,之前就觉得此番之事定然不同以往,但也没有料到狄咏这么大胆,如今事情发生了,说其他的已经没有什么意义。

便是开口说道:“陛下,为今之计,唯有调集大军应对,我大辽披甲百万,大同城更是墙高城坚,想那狄咏要围城日久,只待各路大军一到,他狄咏若是早早退去,便尾随掩杀,一路直破宋人州府,他狄咏若是不退,便是那瓮中之鳖!”

这个考虑,很有道理,战略上很成熟。

“那还等什么?赶紧下令各军驰援啊!”皇帝言语中都是愤怒。

“遵旨,西南招讨司最近,皆是骑兵,驰援速度必然最快,快速集结之下,五万铁骑当是有的。归义城之大军,可调拨五万往大同支援,留下五万与雄州宋军对峙,可确保不失。”耶律仁先快速做出部署。

其实辽国,真的很大。

但反过来说,辽国其实也很小,战略纵深很小,国家主要的地盘,或者说有统治意义的地盘,就在燕云十六州与关外的一些土地,更直观一点,就是天津北京大同一线,再加辽宁吉林,与内蒙东边一些地方。

辽国如果失去了这些地方,他那广袤的国土,就都没有意义了。

这也是金人灭亡辽国如此之快的原因之一。

更直观一点说,此时此刻的辽国,辽国皇帝所在的地方燕京城,离宋的边境不过二百多里,也就是一百多公里,这个距离,近得不能再近了。

这就是这场战争最短的战略纵深,反倒是大同到北京,有七百多里,三百多公里,这是此时此刻辽国最长的战略纵深。

如果一旦失去了这些战略纵深,辽国就得去关外了,失去几百万汉民,辽国就又成了化外蛮夷,这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辽国国力必然下降大半。

也就是说辽国在雄州对面,必须保持一定的兵马数量,守住河北去燕京的战略纵深。

又要面对大同那边的战事。

在辽人视角里,此时此刻,其实也是岌岌可危,一旦战事有失,连辗转腾挪的余地都没有。

但辽国百万兵马,那是不假的。

仓促之间,十万大军就起。

皇帝心情稍稍安定了一些,又问:“看那奏报,说宋人来犯之兵,数之不尽,到底是多少啊?”

这回耶律乙辛答得笃定:“宋人在太原之兵,超不过十六七万,其中十万为党项,皆是乌合之众,六七万宋军,算是精锐,但这些精锐与我大辽勇士相比,也算不得什么,只待援军一到,必是宋军末日!”

耶律乙辛这话也不假。

“何人领兵啊?”皇帝又问,眼神也在左右扫视。

耶律乙辛与耶律仁先对视着,其实两人都知道,领兵之人,就在你我。

两人也有各自的特点,耶律乙辛是进取型,手段激进,心思狠辣。

耶律仁先属于守成型,小心谨慎,思虑良多。

但两人皆是有智慧的人!

乙辛显然立马就出:“陛下,臣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