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13章 搬人头(1/2)
辽人走了,狄咏开始着急了。
先去西山的小山坳里看看火炮操练情况,再去巡查各西军营寨,又去见拓跋谅祚与米擒真野两个人。晚点,还要去讲武学堂,接着要找刘几与刚到不久的李宪……
军营寨中,拓跋谅祚与米擒真野两人躬身站着,谨小慎微。
听狄咏问话:“各部编练得如何了?”
米擒真野看了看拓跋谅祚,大概是等拓跋谅祚先说话。
拓跋谅祚便答:“回禀相公,一切都有条不紊……”
狄咏点点头,看向米擒真野,听米擒真野答:“回相公,操练之事,种将军折将军来查看多次,都说不错。但是军中……甲胄与刀枪差得甚多……弓弩箭矢更是极为缺乏,还请相公调拨一二……”
这两人,回答的话语,就看出了两人的心态。
拓跋谅祚能不缺东西吗?自然也缺,但他就是不敢说一句……
而米擒真野这人,他敢说,为何?因为他聪明,心中有一定的猜测,比如是不是真要打仗。这倒是其次,更重要的是,米擒真野真是一个实事求是做事的人,务实的人,就自然有务实人的思维方式,他不觉得自己提出这个问题,会让狄咏不高兴。
狄咏点着头:“甲胄,不会太多,到时候你们自己去分,刀枪自是会配齐,人人都有,弓弩的话……”
狄咏稍稍有点犹豫……也是心中的防备之心……
弓弩这个东西,一旦成了规模,战斗力的加成极大!而且这些党项人,本就是弓马娴熟之辈。
米擒真野直接答道:“相公,若无弓弩,真若接战,战力必是大打折扣。我党项人,本就是弓马娴熟善战之人,若得弓马,必然战力大增,若是实在无马,有弓弩,那也可当精锐!”
狄咏看着米擒真也,忽然微微一笑,问了一语:“你米擒部,有多少人啊?”
“全族青壮皆至,十四以上,五十以下,都到了!共一万三千七百余人!”米擒真野答着。
“嗯,那就给你米擒部配满,弓弩配满,铁甲三千,皮甲一万!”狄咏答着。
米擒真野立马惊讶在脸!
却听狄咏又道:“还给你们五千匹马!”
“这……”米擒真野有些不解了:“相公这是……”
“这是褒奖你昔日为国平叛之功!”狄咏从来不是什么好人!
拓跋谅祚当面,已然黑脸,连连低头,藏住表情。
米擒真野哪里还能不懂,却还是问道:“不知其他部族,如何配置?”
“其他部族,百人五匹马,十副铁甲,二十副皮甲,二十张硬弓!”狄咏答着,没啥,就是偏心,赤裸裸的偏心!
谁叫米擒真野有昔日河西平叛之功!
米擒真野皱着眉头,也低头!他知道,他知道狄咏打的什么算盘,但他就是没办法!
就只能这么眼睁睁看着狄咏奸计得逞!
狄咏摆摆手:“出去吧……”
米擒真野与拓跋谅祚两人出门而去,走得不远,米擒真野主动开口:“郡王殿下,臣……实在不曾有过投敌之举,皆是那宋人陷害与臣!”
拓跋谅祚看了看米擒真野,点点头:“今日,我等为宋臣,皆为国效力,莫要再说以往之事了……”
拓跋谅祚这是什么意思?拒人于千里之外!
米擒真野无奈,只得又道:“如今这些……皆乃那宋人挑拨之计也!郡王可要明察……”
“莫要再言这些悖逆之言,否则本王立马将你告到狄相公处,说你有谋逆之心!”拓跋谅祚厉声呵斥!
他实在太心虚了……不是面对米擒真野,是面对狄咏太心虚了……不仅是他相不相信米擒真野不曾反叛的事情,更是担心米擒真野是狄咏派来试探他的。
一旦露出一点问题,拓跋谅祚就是个人头不保!岂能不万分谨慎小心?
却是米擒真野,听得这般两语,一颗心是拔凉拔凉的……
“郡王殿下……”米擒真野还想说点什么。
拓跋谅祚却忽然手一抬:“就此处别过了,本王自回营中……”
拓跋谅祚兴许是为了表达坚定的态度,兴许就是不愿与米擒真野多说……他竟是换了一条路回营。
米擒真野站在原地,看着拓跋谅祚远去的背影……喃喃自语:“狄咏啊狄咏,难道我党项如今……已然就成了定局吗?难道就没有一点回转的余地了吗?唉……”
可惜狄咏不在当面,不能回复他一语:没有,一点余地都没有!
狄咏去了讲武学堂,这里他也急,他是心疼得着急,这些年轻士子,真的要上战场了,狄咏心硬如铁,却也会想,能少死几个,最好就少死几个……
苏辙在上思想教育课,说着那些圣人之言,细细解释,家国天下……
军汉们大多都初步识字了,连每次考试吊车尾的李云龙,也识字了,识字这种事情,起步很难,但这世界上,没有人在小学的时候语文考不及格,长大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