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09章 我去过河西(1/2)
汝南郡王赵允让,死了!生老病死,寿终正寝。
无数人去了!
皇帝下旨,追封郡王赵允让为濮王,太尉,中书令,谥号安懿。
狄咏一家老小也得去磕头!
赵允让二十几个儿子跪在灵堂给狄咏这些宾客答礼。
京中达官显贵,人人奔丧。
说起来,赵允让大概也死不瞑目,遗憾无数,最重要的是没看到儿子赵宗实成为储君的那一天。
赵允让昔日少时,就是给赵祯当备胎的,本以为皇帝无子,该他登基,偏偏皇帝生了赵祯,还平安养大了。
赵允让也就回家当了个闲散王爷。
如今,他儿子眼看就要备胎转正了,那曾想他活不到那一日。
不过,走之前,他也是尽力了,使尽了浑身解数,为赵宗实铺了无数的路。
灵堂之内,哭得最厉害的,就属赵宗实,父爱之深,他是感受到了的。
节哀之语,狄咏说得平常,因为也感觉不到什么哀痛。人啊,其实是难以共情的……
人与人之间的话语,最廉价的就是:我懂你,我理解你。
说完,也就回家了,免得拥挤。
赵宗实这个皇位,已然是板上钉钉的事,皇帝赵祯已然别无人选,而且赵祯也看赵宗实顺眼,毕竟身边养了那些年。
过年!
秦国公府,莺莺燕燕一大堆。
有以前赵允让送的,有后来皇帝送的,也有狄咏从辽国带回来的。
家中待客,自然也是吹拉弹唱,歌舞来去,热闹非常。
狄咏府门,自也是门庭若市,一波来了一波走。
好在狄咏有一条与人不同之处,那就是不会真用家中这些女子去“待客”。
也没有人真与狄咏开口讨要哪个,便是人人已经皆知,小狄相公喜欢这一道,喜欢“自用”。这显然也是狄咏与人表达出来的……
因为,讨要个把姬妾,本是正常事,狄咏若不表达,肯定有人讨要。比如苏轼就会讨要……
苏轼也要开始组建自己的“女团”了……
狄咏送给苏轼姬妾,本也是好友之间正常事,甚至也是恩惠。
过年喜庆事,狄咏也得到处跑,去许多人家中尽礼节,尊长,老师,乃至皇帝……也还有好友……
一圈下来,日日大醉。
有些地方还得去好几趟,比如老爹那里,老娘时不时就派人来叫。
一般而言,家中有老父在,是不会分家的。也就是说,狄青还在世的时候,狄咏是不能分家出来单住的。
若非有驸马这个幌子,若非狄咏功勋太大,狄咏头上免不得有一个不孝的名声。
狄咏带着一家老小回到老宅,老王头忙前忙后,搬桌搬椅,指挥人手。
老王头其实早有官身,狄咏亲自给老王头谋的正儿八经的昭武校尉。
奈何这老头不愿自己开府,依旧住在狄青这里当个官家与马夫。
见得狄咏,老王头咧嘴就笑:“小相公,恭喜啊……”
“同喜同喜……”狄咏上前就搂住老王头的肩膀,附耳说道:“生了吗?”
老王头咧嘴:“要生了……”
“老王头你这不行啊……这么久了……弄点药吃吃啊……多来几个……”狄咏笑话着,同去的宁夏府,狄咏的双胞胎都好几个月了,老王头百般努力的,还没生下来。
“罢了罢了,只要是男丁,一个就够了。”老王头摆着手。
“一个不保险,三五个保险一些……”狄咏是认真的,怕养不大,他只想老王头有个后。
狄青此时近前而来,在一旁笑:“这老货,也开了花……”
老王头不好意思的说道:“老帅莫要笑话人……”
“谁笑话你,谁笑话了你?”狄青显然是高兴。
“那老帅就是羡慕,哈哈……”老王头也打趣着。
狄咏忽然一愣,看了看老爹,上下一打量,竟是咧着嘴也在笑。
这他妈的,是我不孝?
老王头几个老婆,年轻漂亮的,每天在家来来去去……
再看老爹狄青,莫不是真羡慕?
再看看那忙前忙后的老娘,狄咏莫名有些来气。
却听老娘一声大喊:“吃饭了,吃饭吃饭,入席了……”
狄青立马转头,连连应道:“诶诶,来了来了……就来就来……”
看着转身就去的狄青,狄咏气消了……生六个儿子的老娘,就是坚挺!
狄咏倒也不急着入席,而是与老王头说道:“老王头,开春,我要去宁夏府一趟!”
“小相公此去,所谓何事?”王大问着。
狄咏与老王头说这事,肯定是有目的,便道:“此去,便想着彻底解决党项之事,便是问问,可有河西之向导,这般的人,到哪里去找?定要真正值得信赖的。”
宋人,早已去不了河西。战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