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30章 王安石,上了狄咏这辆车(1/2)
杭州官场大地震,小狄相公,忽然发神经病了……
竟然绑了杭州治下九个县中的六个知县……
连王安石都惊住了,连忙来找狄咏。
“子道子道,你这是……唉……你这差事,你这叫我如何是好?你把知县都绑走了,我找谁办差去……”
王安石倒不是来说情的,而是他有现实困难,他那官府借贷之事,本就搞得焦头烂额,好不容易亲自下县督办,事情回归了正轨,给狄咏这一闹,那真是付之东流。
狄咏答道:“你那事啊,不办也罢,我这事更重要,官员考核,事无巨细,才是真国策也,事关重大!”
“唉,便是一地之策,成事了,那也福及一地之民,如此,前功尽弃矣……”王安石心痛不已,毕竟这么长时间的工作。
“介甫兄不必难受,失败也是经验所在,有人言,失败乃成功之母,此番,介甫兄岂不是也收获良多?再说这借贷之事,官府来做,终究长久不了,介甫兄就是做得再好,只待人一走,茶就凉,人走政熄罢了。”狄咏安慰着。
“唉……话虽这么说,但这事……朝廷要革新吏治,实乃良策,吏治本也是顽疾,我也是支持的,奈何……罢了罢了……子道之事,比我的事情要重要。”王安石仿佛自说自话一般。
“多谢介甫兄!”狄咏一礼,又道:“快刀斩乱麻,我最近就要回京,吏治考核之事,你当接手过去,要狠,要准,要不容一点差错……”
王安石虽然是狠辣之人,但还是觉得狄咏过于狠辣的了,问了一语:“当真要这般吗?动则拿人下狱受审?”
狄咏抬头一看王安石,心想:王安石啊王安石,我以为你的是个心狠手辣的人,没想到你还能说出这种话?是谁一言不合就把苏轼给绑到大牢关了三个月?
却是也能理解王安石,王安石的狠辣,更多是一步一步被逼无奈,历史上的王安石,开激烈党争之先河,更多是因为他变法之时,已然是架在了火上,只能一条道走到黑了。
之所以如此,还是王安石自己有太多的一厢情愿……
狄咏答道:“这有什么?官员犯法,岂能宽容?介甫兄是没见过,还有人把犯法的官员剥皮充草呢,放在衙门里警示后人!”
“还有这事?哪朝哪代?是五胡十六国还是唐末?”王安石愣住了,他也是饱读诗书的,怎么就没有在史书上看过这种事?
王安石自然是看不到,这事是后来明朝朱元璋干的,把贪污受贿的官员扒皮,然后在皮里塞进去草,放在衙门里,让每一任官员都要去看看……吓死你,看你还敢不敢贪赃枉法……
可惜了,明朝的官员说:我还敢!
狄咏打了个哈哈:“诶,这事往后再说……先说眼前,介甫兄也该上奏,请朝廷再补官缺的时候,挑选一些年少有为的大才来,如此,便好拿捏支使,这吏治革新之事,必须要成,如此,才好推行全国,此非几月之功也,必须两三年才见后效,前期还得介甫兄多多操劳,随后,可以安焘来做……”
狄咏说着,其实也还是计划久远……
王安石听明白了,问了一语:“我也入京?”
狄咏认真点着头:“无论如何,我得让介甫兄入京,三司度支判官。”
狄咏想的很简单,必须要在中央有盟友。却是狄咏不知,三司度支判官,历史上就该是他王安石的位置。只是狄咏一插手,这事倒是提前了。
三司,盐铁,户部,度支。盐铁户部是税收,度支就是进出钱的地方,就是财政部,狄咏要王安石去,就一件事,那就是国债战争债!
王安石倒是为难起来了:“子道啊,莫要强求……”
王安石为何为难,一方面他知道这是恩情,另外一方面,也知道狄咏要真办得这件事,肯定要花费巨大的力气。
“介甫兄不用操心,此事定然要成。”狄咏信心十足,必须把这件事给王安石办到位。
“子道,我也不知该说些什么……”王安石微微点头,当然没有谁不喜欢升官的,却又总是有点无来由的惴惴不安……
“不说不说,做事,这些官员的卷宗,还得劳烦介甫兄做一下,事无巨细,都要写清楚报上去,到时候御史台开审,必不能出现差错,其中细节调查,还得介甫兄差人来办……”狄咏算是安排工作了。
“这是应该,子道放心。”王安石拱手一礼。
门口牛勇匆匆而来,站在门外开口:“相公,不好了,钱庄出事了……”
“什么事?”狄咏问着。
“湖州分店,前夜被人抢了,说是太湖里的水贼……损失八万贯之巨!”牛勇禀报着。
这他妈,抢银行的就来了,是真快!才他妈开张多久?
还是水贼!
太湖,可真不小,中国五大淡水湖之一,东是苏州,南是湖州,北是无锡,西是宜兴。
这地方,可有名,金庸里,什么姑苏慕容复,什么曼陀山庄,什么丐帮君山大会,都在太湖边。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