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九百五十四章 败家玩意六皇帝(2/3)

.

总之,课本上的那些家喻户晓的人物作品,三希堂应有尽有。

贾六前世,随便哪一件都能让人过上衣食无忧,夜夜笙歌的美好日子。

不带半点奋斗的。

工作?

工作个屁!

工作的目的不就是为了不工作么!

“嗯?这是?”

兴致勃勃的贾六突然在某个货架边下意识停住,之后揉了揉眼睛,对了对铭牌后有些不敢相信的拿起架上摆着的一件书法帖子。

赫然是王羲之的《快雪时晴帖》!

金简见状赶紧恭维:“陛下真是识货,此《快雪时晴帖》乃是三希堂存宝价值最贵的一件,市场价估计得十亿往上吧...”

“这么贵?”

贾六放下这件至宝,由于自身鉴定水平有限,他不确定眼前这付帖跟他私人珍藏的那件,到底哪个是真的,哪个是假的。

问题很严重啊。

如果他珍藏的那件是假的,说明他无比信任的道友奎尼欺骗了他。

压根没把真东西从宫中弄出来,随便找个地摊买了个赝品湖弄他!

如果眼前的这件是假的,则说明这三希堂有内鬼。

弄不好这一屋子的宝贝能有一半假的。

这也不是不可能发生。

毕竟,自打老四鬼子被囚之后,宫中的安保就存在极大问题。

不排除老富和色大爷联手把宫中宝贝往家搬,也不排除有工作人员暗中偷盗。

自古宝贝失窃被盗最多的地方,就是保管处啊。

“虎兕出于柙,龟玉毁于椟中,是谁之过与?”

情不自禁,贾六就发出老四鬼子的感慨。

虽然针对的事情不同,但性质却差不多。

老阿跟金简听的都是一头雾水,不知道皇帝陛下为何问这个。

答桉他们当然晓得,当年和珅那小子也是因为及时回答了乾隆,这才青云直上年纪轻轻就成了部堂大员。

贾六没理会二人反应,只寻思是不是让丁庆专门组织人员私下调查一下,还是直接把老富和色大爷家抄一遍。

正琢磨时,金简又介绍另一至宝,说是兰亭八柱。

“兰亭八柱”是乾隆花了四十年时间搜罗的虞世南、褚遂良、柳公权和冯承素所摹《兰亭序》四个真本,《戏鸿堂帖》中“柳公权书兰亭序”原刻本、于敏中奉旨为这个原刻本填补阙笔的全本、董其昌的《兰亭序》临本,以及乾隆手临董其昌《兰亭序》本。

一共八种《兰亭序》本墨迹刻石,虽说都是摹本,但无论哪一件拿出来都是能让古玩市场轰动个把月的。

听了金简介绍后,贾六忽的问道:“这兰亭八柱朕要是拿去打包发售,能卖多少钱?”

“呃?”

金简怔了一下,以他的专业知识和对市场的了解,给了个一百亿的价格,就是能卖两到三百万两白银。

但是这个价格能出得起的人非常少,除了广东十三行的暴发户和江浙有底蕴的世家外,可能只有西洋人能买得起。

京里这一块,怕是连亲王们都出不了这个钱。

金简想了想道:“八件一起卖怕是没有人能吃得下,不过单独拿一件出来卖的话,臣以为京师的市场可以消化的。”

贾六点了点头没说什么,走到一座玉山面前问金简这是什么玩意。

“回皇上话,此玉山名大禹治水,乃乾隆命内务府制造,前后用时十年,高九尺五寸,重一万零七百余斤,单以所用玉石价值就值六十万两,凋刻之后至少能卖一百五十万两。”

可能意识到六皇帝陛下对艺术品的价值更关心,所以金简贴心的为每件宝贝都给了一个内部评估价,不过狡猾的打了五折。

就是市场上面能卖一百万两的,到他这里最多五十万两。

可能是想吃差价。

这一点老阿也意识到了,但没有揭穿金简,而是准备同金简一起做这买卖。

当然,前提是皇帝陛下真的愿意把宫中宝贝拿出来卖。

只要皇帝开口,这个中间商他老阿做定了。

谁抢都不好使!

贾六还真的在考虑出售这中珍藏宝物问题。

一来他本人没有收藏的坏毛病,更不喜欢将这么多传世宝贝变成一家私有,这也是“独乐乐不如众乐乐”的思想。

因此在考虑两个方案。

一是拿出一些年代相对较近的书画作品,以及玉石金银造等工艺品来卖,这样不仅能促进文化市场的繁荣,也能为国家增加极大的财政收入。

国库有钱就能大规模发展,国家发展了,百姓自然跟着沾光,不说让大清这三亿多百姓提前奔小康吧,解决温饱问题应该不难。

二是拿出一些宝贝办个博物馆,让天下人不管贫贱,不管出身,都可以一睹前人留下的这些宝贝。

这一件虽然于财政无法创收,但却是真正能让天下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