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590章 以后我不收礼了(2/3)

途休息下来撒泡尿,其余时间多在车厢里研究佛法。

为了给这位新晋满章京解解乐子,贾六特意让人给他送了千佛名经一部。

佛经乍看倒是普通,就是里面真的夹了千两银票三张。

贾六是规定不许人给他送礼,但没规定自己不给别人送礼。

伊江阿虽只是四品章京,但他爹永贵是户部尚书,贾六要在直隶搞工业,不可能不同户部打交道,左右之前与伊江阿也狼狈为奸过,索性继续奸下去,不使这份友情随着时间淡化。

送礼这东西很讲究,比如信封上要写“梅花诗八韵”,说明里面就是八两银票一张。要是写耳顺则是六十两,六十而耳顺嘛.

千佛名经,就是千两起步,这已经是王公大臣送礼的待遇了。

然而贾六这边却又提高几个档次,直接皇帝送礼待遇。

常规千两,他就三千两。

总之,他不允许有人送礼比他还拉风。

正如他可能记不得谁送多少钱给他,但他肯定记得谁没送一样。

送礼嘛,要么别送,要送,就得突出印象,让人深刻。

伊江阿这会肯定很深刻。

兵部那个职方司郎中玉保因为品级关系,以及没后台原因,贾六当然不会当冤大头也给他送三千两,只叫栓柱去给对方送了个耳顺。

六十两足够打发了。

“我就任之后,全省财政必须摸清,伱们费些心思找些专业人材给我搞一搞,嗯,可以直隶财政司名义办事.”

“大人,这两天我理了下,直隶财政主要收入来自地丁银、耗羡银、盐课、关税四个方面,大致每年赋税收入四百万两左右,其它如芦课、鱼课、茶课、落地杂税,契税、牙当矿税合一块,不到三十万两”

直隶财政贾六听奎尼讲过一些,大致属于财政持平省,就是既不属于江苏、浙江这种财政富裕有能力往国库上交的省份,也不属于四川、广西这种财政赤字伸手跟朝廷要钱的省份,勉强混了个温饱。

这个倒也符合贾六的认知。

直隶这个地盘其实就是以河北为主,以天津为辅,另外还有一些山西、内蒙、河南地盘的大省。

经济上最好的地方肯定是天津那边,其它地方却是一般般,不少地方甚至相当长的时间内属于贫困地区。

没办法,谁让直隶的精华顺天府不归贾六管呢,而且邻近顺天府的直隶所属州县的良田,有一半在国初就被八旗圈占了。

封建时代,地税肯定是最大的财政收入来源。

良田成了旗产,当然会减少直隶财政收入。

贾六把地图看烂了,得出的结果还是必须在直隶发展工业,从而带动直隶经济腾飞,否则,这片区域因为京师的存在,老百姓甭想过上好日子。

他要不着手改变,任由历史往前发展,最终直隶地区的百姓就是以打工为挣钱的主要门道,地方想发展工业都没可能。

“富中堂免我今年夏税,届时能够动用的资金肯定要多一些,你们到地方后把账盘一下,要给我个准确的收入与支出细表,收多少,收在哪里,支多少,又支在哪里,账目必须分明。”

贾六现在只是将自己的大致思路给卧龙凤雏讲一下,心急吃不了热豆腐,人都没到单位呢,哪里可能一挥手打个喷嚏全省为之震动呢。

梵伟说省财政支出最大头无非三块,一是官员俸禄开支;二是驻军钱粮开支;三是水利河道开支。

这三个开支也是维系一个王朝稳定的根本。

但这三个开支往往理不清,或者说理不顺,而不管是哪块的开支都会起蝴蝶效应,导致出现灾难后果。

驻军工资发不出自不必说,直接出人命。

水利河道开支这一块也重要,要是因为工程款拨付不到位导致水利设施出问题,引发洪灾什么的肯定会有流民,也要命。

官员俸禄这一块,倒是有很大文章可做。

原因在于大清对官员工资开支不透明,稀里糊涂。

也就是官员收入最大的部分养廉银存在人为操作空间。

因为清廷规定养廉银是正式工资的十到一千倍。

那究竟是给十倍还是一千倍,便大有文章可做了。

贾六打算在养廉银着手,破天荒的在直隶首创工资一体化,也就是给官员发多少养廉银定个制度,而不是从前看人下菜。

正议着如何将直隶打造为公务员工资透明省时,前方来报,说是涿州官绅听说新任总督大人打这过,特意前来拜见总督大人。

就是希望总督大人能够接见他们一下,顺便给他们讲几句。

“都是地方父老,也都是地方干材,今后我的工作还要靠他们多多支持,既然来了,就下去见见吧。”

贾六本不想去见涿州的这帮人,但架不住栓柱在边上说什么来都来了,于是无奈下车在众人簇拥下过去看一看。

来都来了这话,不知道误了多少有志青年。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