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四十四章 大明官制改革【求追读】(2/3)

阁臣位置五年一换届,最多可连任一届!”

“换届?”

这又是个新鲜词,大家都没听说过。

这句话的意思是,以后阁臣每五年一选,选定之后,如果没有渎职、贪污受贿、或者触犯大明律的大罪基本上不会废除,更不得告老,必须把任期任满。

“而阁臣的选择……包括下面的高官高官的选择,都由我……咳咳我父皇乾纲独断。”朱标道。

朱元璋想笑,但毕竟现在这个场合有些不合适,就忍住了。

“那若是丁忧?”有人问道。

“以后大明朝会彻底废除丁忧之制,若是家中有老人新丧,可请假!”

“这……!”众人闻言顿时面面相觑。

丁忧体现的是孝道,而自古以来华夏就是以孝治国。

“太子殿下,这件事牵扯甚大,要不要再考虑一下?”礼部尚书沉声道。

“不用考虑!”朱标一挥手,直接霸气拍板。

若是父母去世,一个官员要回家丁忧三年,而且还是带薪发工资的那种,这种制度在朱标看来简直就是犯罪。

其实按照朱元璋和他的意思,这所谓的以孝治国都是要废除的。

治国要依靠法律,而不是虚无缥缈的一个孝字。

当然现在还太早,事情总要一步一步的来做。

听到朱标此言,再看旁边朱元璋也没有反对,众人就明白这件事已经板上钉钉了。

毕竟现在的大明朝说实在的,其实就是老朱的一言堂。

他说啥就是啥。

谁要是敢像大明中后期那样反对,那就是纯粹嫌自己命长了。

朱标也没有在这件事上纠缠,而是继续道:“至于五个阁臣的职权问题,首辅和丞相一样总理天下所有大事,几个次辅则分管一部分。”

“这个分管可不是说说而已,而是要彻底明确职权。”

“该谁负责的事情就由谁来做,别人不得越权管理,自己也不得推诿不管。”

“若是出现了事情,是要该管领导承担责任的。”

听到朱标说到这里,朱元璋忍不道:“咱在这里插一句!”

“你们都看过大明历史,咱更是亲自去过大明末年!”

“大明为何会灭亡,其中一个最重大的问题就是官员不作为,遇事互相推诿。”

“特别是从嘉靖皇帝开始,这个皇帝很聪明,但聪明劲头没用对地方,自己偷懒不做事,以制衡之道控制手下大臣。”

“大明的党争就是他给挑起来的!”

“到嘉靖后期所有人都在争权夺利,没有人去管老百姓,没人去做事!”

“这样的大明朝能不灭吗?”

“若不是后面出了个张居正,咱看大明根本就撑不到崇祯朝。”

所有人都安静的听着朱元璋说话,同时也在思考着朱元璋所说的问题。

说到这里,朱元璋的语气缓和了一些继续道:“现在标儿提出的这个任期换届的制度就很好!”

“以后大家当官儿不要总盯着上司的位置,多干活,多想想老百姓。”

“等该换届的时候,自然会有人对你任期之内所做的事情进行考核,能者上庸者下,就这么简单!”

“陛下英明!”众人赶忙站起身行礼。

“行了!”

“都坐下,听标儿继续说!”朱元璋无奈摆手。

朱标接着道:“内阁之下设立十四个部级单位!”

“之前的吏部、户部、礼部、兵部、刑部、工部不变,各部尚书依然是正二品。”

“但同时内阁之下还要再加上皇家银行、工业部、铁路总局、水利部、商业部、农业部、外交部以及最后一个异世界联络部。”

“这些部门长官为从二品,虽然品级较之六部低了半个品级,但互不统辖,也没有上下级关系,他们直接对内阁负责!”

众人闻言,心中都不由开始寻思起来。

其实这样看的话,六部的管辖范围并没有被分出去多少,大多数新增加的部级单位都是管理这些年出现的新事物的

但无疑,这些部门的出现却会分薄六部尚书的权柄。

“我今天说的这些其实都只是暂时的,未来或许会成立更多部级单位,或许还会再增加阁臣,这都不是一成不变的,明白吗?”

“太子殿下,那都察院属不属于内阁管辖?”李善长突然问道。

“当然不!”

“都察院属于监督部门,是要监督内阁的!”

朱标满脸认真的继续道:“这也是我正要说的,都察院左都御史品级升为从一品,大理寺司卿等同。”

“两部超脱内阁之外,会在各省、各府、甚至各县建立独立机构,以后内阁统领的刑部负责破案,抓捕罪犯,大理寺负责审判定罪,都察院负责监督。”

刘伯温心中一动,心道:“我这啥也没干,这就又升官儿了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