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5章 学习方法(1/3)
私塾的学生并不多,总共九个,分甲乙两班。
甲班是要考秀才的,只有三人。
乙班是今年秋收之后刚收上来的,这会儿正在背三字经。
起初,他们背的还算顺,越到后面,就没了声音,大家你看看我,我看看你,眼里全是可能要挨戒尺的担忧。
“乡君,这五名小童是秋收之后收上来的,资质不一,三字经学了三个月余,还背不全。”老秀才如实说道。
“勤能补拙,只要肯下功夫,总能背全的。”明珠看向甲班,“这三人都是要考秀才么?”
“是的,方家大朗是学得最久的一个,也是最刻苦的一个,只是离县考,还差些火候。”
“是五经还未学完吗?”
“今年刚涉及五经,其余两人,刚涉及四书。”
“夫子平时授课,可会与他们讲大庆律?”
老秀才点点头,“偷盗、逃税、打人杀人,会造成什么后果,学生会有提到,但专门讲律法的,确实没有。”
“为何?”明珠问,“院试或府试,都会涉及到律典,而且作为一名读书人,不懂律法说不过去吧?
毕竟,知法才不会轻易犯法。”
“说来惭愧,学生开私塾多年,从未带过学子参加县考,往年收的学子,要么学一年半年的便放弃了,只有他们三人一直坚持。”
明珠清楚这是什么情况。
无非就是家里没银子,想供孩子继续念,又担心考不中,浪费银子;还有就是纯粹过来镀金,好去外面‘打工’。
是以,夫子也没什么钱。
看了学生,了解基本情况后,几人去了正屋。
“爷爷,水开了。”小翠儿跑了过来,“姐姐要喝茶吗,翠儿给你泡!”
明珠笑了,“你会吗?”
小丫头也就四岁而已。
“会的,我见爷爷泡过。”说着,跑进屋里抱了茶罐子出来。
红英连忙接过茶罐,“开水烫人,小翠儿到爷爷身边好不好?”
“好呀!”小翠儿乖乖站到老秀才身边。
茶是粗茶,红英一冲一泡,动作行云流水,看得马家婶子和小翠儿目不暇接。
好漂亮的手法。
不一会儿,茶叶散发出茶的香气。
就在红英分茶的时候,方家婶子连忙说道,“乡君,我看小翠儿好像饿了,我先带她下去吃点东西。”
说着,抱走了小翠儿。
红英给老秀才和明珠倒好茶之后,也走到了门口。
堂屋中,只有明珠和老秀才两个人,无端的,老秀才有些不自在。
论年龄,一老一幼;论身份,一个是君,一个是民……画面有点不自然!
明珠天生尊贵,即便年龄小也不容忽视,但却不会给老秀才压迫感。
只是,两人不熟,又碍于身份,老秀才很拘谨。
“夫子请!”
见老秀才不自在,明珠主动开口。
“乡君也请!”
明珠端起茶碗,吹了吹,喝两口。
粗茶,味道不太好,但也没有难以下咽。
“上坡村算是大村,夫子日后可有什么打算?”
“学生打算两年后,将学堂交给长子打理。”
老秀才五十多了,想退休的心能理解。
明珠开口道,“去年,上坡村种了不少万牲草,也养了不少猪,秋收后各村学堂的学子增多。
现在各村的条件比往年好些了,可供应一个孩子念七八年书,直到考上秀才,还是很吃力的。
在这种条件下,夫子可有想过学堂的未来?”
老秀才沉默了。
想当年,他考了七次才考上秀才,家里几乎被他拖垮了。
起初,他有想过放弃,可念了几年书,他干不了农活,也不会种植。
考了三四次都不中,他崩溃过,彷徨过,但考秀才是全家的希望,也是他的目标……
所幸,第七次终于成功。
家里的田地免税,他也开始收学生,偶尔接书肆的一些活计,日子也还过得去。
只是,他不再奢望举人,将希望寄托给大儿子,可儿子考了几次不中,他虽有遗憾,却不在强求。
因为,他也经历过,所以懂得儿子的艰难。
“仓禀实而知礼节,没有银子支撑,天才亦会被淹没在时光洪流中。”
明珠看着茶碗:“读书科举,是我们普通人改变命运的唯一机会,其中的艰难,夫子应该比谁都清楚。
我们普通人念书,除了看个人资质和个人努力,还要靠家里的支持。
但凡少了一样,都会跟科举无缘。”
明珠喝了一口茶,“束脩贵,笔墨纸砚亦贵,即便自身努力,家里支持,我们普通人还是比不上富家子弟。
是我们不够聪明不够努力吗?
不是,是我们所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