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492章 上新品,生活有盼头(1/3)

进入十一月的津西,沉浸在一片忙碌中。

菘菜进入全面施肥状态,冬役也开始了。

家里种菜的,忙着在田里施肥;被安排冬役的,跟着大部队修官道、清理秀水河上游的河滩、疏通沟渠。

平宁镇和新水乡的水车已经陆续安装,工房每做好一台,便有人迫不及待的拉去安装,都不用人去催。

办事很积极,效率很高。

沈家后山的姜黄也采收了,卖给傅氏医馆,一斤三文。

十亩姜黄地,除去留种的,一共采挖了两万八千多斤,共卖了八十两。

村民们眼热了,一个个过来问,能不能卖些姜种给她们。

“你们忙得过来?”江氏板着脸一一扫过他们,“年前年后还要打理菜地,沤肥,三月便要春耕,你们家的猪鸡都不用喂了?”

大林叔嘿嘿一笑,“大嫂子别激动,我们也就提一嘴。”

“对对对,我们就问问,能种便种,不能种便算了,毕竟家里就那么多人,请人也划不来。”

“嗐,你们沈家是村里的领头羊,你们吃肉,我们也想跟在后边喝点汤。”

“话说,这姜黄产量还挺高的,就每年七八月施一次肥,平时都不用搭理,可比养鸡省事多了。”

“长在溪边,又不用浇水,肯定省事啊。”

大家你一句我一句的讨论起来,不一会儿就吵哄哄的。

江氏见状,把门扉一关,转身进了院内。

大伙儿还想八卦唠嗑,却不好叫江氏或者像以前那样推门进去。

“走吧,咱们也回去合计合计,看哪里能开荒的。”

“镇衙鼓励开荒,我们也去看看,要是地价便宜就买上一亩半亩的。”

大伙儿在万牲草、鸡、猪上得了好处,对沈家很是信任。

是以,沈家一有风吹草动,他们格外关心。

众人相继散去。

冯婆子见大家一副沈家干嘛我也干嘛的姿态,心里发酸的‘呸’了一声。

“一群傻子,被人卖了都不知道。”

然后脚步匆忙的离开。

这一幕,被洒扫的丫鬟看到了。

丫鬟看不过去,跑去找江氏,“夫人,那冯婆子走时还呸了我们,好生无礼。”

“这种人不必理会。”江氏丝毫不把冯婆子放在眼里,自顾拿起针线。

“有些人得了红眼病,见不得别人好,这种人你越跟她计较,她反而越来劲。”

“可她的孙子不是在我们学堂么?”丫鬟说道。

“这是两码事。”江氏目光严肃的盯着丫鬟,“我还不至于这点肚量都没有。”

丫鬟意识到错误,连忙低头,“夫人息怒,是奴婢想佐了。”

这时,红英走了过来,“夫人,青玉糕、千层饼、团子已经做好了,您尝尝看!”

三样吃食拼装在白色瓷盘中,提升了视觉,拉高了档次。

“你们试过了吗?”江氏问道。

这两天厨房按照红英的法子做,可味道和外形始终差了一点点。

“夫人,这一锅是奴婢蒸的,味道与林嫂做的不同。”红英把盘子放到桌上,“等厨房掌握好火候,奴婢也要回镇上了。

乡君说,铺子里只有玉晶卷,鲜花饼和豆腐花,品种过少,客人也会腻。

等伙计学会了,铺子便要推出新品。”

“美食铺生意不错,若是增加品种,位置是不是不太够?”

毕竟,铺子不大,只能摆六七张桌子。

“位置是不太够,可若是铺子太大了,便显得空。”红英说道,“这吃食买卖,讲究人气,人多的说明东西好吃。

店里坐不下,可在门口家加桌,人多才吃的香呢。”

江氏想想,觉得有道理。

人多的吃食铺,往往都是好吃的,而那些没什么人的,味道都太行。

“另外,乡君已飞鹰传书给大公子,让大公子在城里找铺子,乡君打算把玉晶卷和青玉糕卖到府城去。”

“明珠打算做大?”江氏一脸高兴,可问题来了,“开太多铺子,沈家会不会沦为商户?”

红英笑了,“夫人,乡君是城主,便是到别处开几家铺子也不影响的,况且,咱们做的是小本买卖。”

江氏“……”

桥头的铺子,一个月能挣十几两左右,不算少了,可红英说这是小本买卖。

县里的吃食铺,一个月也能挣二十多两,也算是小本买卖。

“这些怎么卖?”江氏顿了顿,指着盘子里的吃食问道。

“曹管家说,可论斤卖,也可以论个卖。”红英说道,“在京城,青玉糕一块两文,鲜肉团子三文一个,千层饼五文两片。

这个价是青微草还未被认可时的价格,现在估计不只这个价。”

“你的意思,我们要参照京城的价格来?”江氏以消费者的角度来说,“这青玉糕会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