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三百八十八章 变味(1/2)

穆念慈也听不下去了,质问赵敏:“你就那么听着?任他们那么诋毁咱家主子?你咋不喷他们?!”

赵敏马上回道:“哪儿能!我当然喷了!我当时就骂上了!

我说:让你们养鸡你们就养?

她是拿刀架在你们脖子上逼你们了?还是绑你们家小孩的票威胁你们了?

你们养鸡给谁养的?自己不吃肉、不吃蛋、不卖钱?心里盘算着赚钱,还要怨怪增加劳动!

有种就别养,人家赚钱你们看着,人家吃肉你们就馋着!”

黄蓉拍巴掌:“骂得好!”

穆念慈摇头:“还是没骂道点子上,他们针对主子是女人呢!”

赵敏顾不上与穆念慈探讨怎么回骂力度更强、更到位,因为还有更气人的。

赵敏干脆把筷子上的鸡头扔进碗里,用筷子尖戳着鸡脑壳:“人家可不在乎我说的话,马上就给我顶回来:说棉花大人满城张贴告示让养鸡鸭,还规定每户不得少于五十只!

说鸡苗不花钱吗?鸡苗十文钱一只,鸭苗更贵,十五文钱一只!五十只鸡苗就得五百文,哪家出得起?你让养鸡咋不出鸡苗钱?

还说,农户养什么种什么是农户自己的事儿,一个整天只知道游山玩水的娘们儿懂个屁!”

这下黄蓉也口吐芬芳了:“他们鸡屎吃多了,都吃进脑子里去了吗?!谁贴告示了?谁规定他们养多少鸡鸭了?!主子只是倡导!”

祥子已经暴跳了,眼睛立立着,大脖筋炸着,开口就是:“我……”

楚清把筷子也放下,都吃出鸡屎味儿了。

“不许说脏话!”楚清说道。

祥子一屁股坐下了:“那我没话说!”

卓耀看了看他们,觉得自己这两条竹叶青浪费了,真心疼!

卓耀说道:“你们想过没有,告示,是各地县衙张贴的,但是老百姓骂的是咱家老大,说明什么?”

祥子一下子就反应过来:“知县们宣扬的!肯定是他们!他们背地里造谣!”

楚清抿了抿嘴,不愧是卓耀,看问题看本质,跟她想到一起了。

这就是官场的态度,楚清一个建议,到他们那里就变味了。

对这些县官老爷们来说,当面恭维你,是因为你官职比他们高,可不代表人家就真的佩服你。

什么“拳头五县”,要是没有种棉花一说,他们能上门找你?你的建议在人家眼里,不过就是利益交换。

他们认为,你想给自己造“政绩”,他们呢,想种棉花,那大家就相互交换吧。

但有一条,你的建议,毕竟是从我嘴里下令施行,那责任不能我担着,得让老百姓知道是你的责任。

可是呢,楚清只是建议多养鸡鸭,到他们那里,就变成明文规定了,甚至在数量上都严格要求了。

不是所有的鸡蛋都能孵出鸡苗,也不是所有的鸡苗都能平安长大,这里面也是有不小的折损。???.iuai.om

这个折损也是要老百姓自己承担的。

老百姓能把饭吃饱都难以做到,这么大的成本他们怎么能心无怨怼?多数人家甚至是把给儿子娶媳妇的钱,还有老人攒的棺材本都用上了。

那老百姓能不骂么?骂谁?知县大人说了,是棉花大人让这么干的,那就骂棉花大人呗。

原本,“棉花大人”是棉花种植户因为增加收入而感激楚清,给楚清起的爱心绰号,现在已经变成“坏官”的代名词了。

建议增加禽畜养殖,这件事说起来不是楚清瞎出主意。

密侦司是有地图的,每次楚清出行前都会先研究地图,然后再根据设想的路线,找出相应的《县志》、《乡志》进行琢磨。

而不是到一个地方,现去了解这个地方的水土,那样全靠两条腿、两只眼睛,去走、去看,一年也走不完几个地方啊。

比如说义斌府,它和宣慰府、吉顺府都是与新伦州交界的州府,在新伦州还是旧东伦国时,这里就是边境。

边境什么户籍的人最多?军户。

军户是官府指定出军的人户。入军户后,世代为兵,社会地位低下。

大宣朝的人口基数小,军力弱,虽然有军户作为支撑,但是远远不够,当年跟东伦小国作战,都需要大量征兵,就可见一斑。

纵观古今中外,任何一支军队的胜利,都离不开后勤补给的重要作用,其中的粮食补给,在历朝历代都是重中之重。

只靠从百姓处征收税粮,远远不足以供应战时的需要。

所以通过多方并举的方式,解决后勤问题,即从百姓处征收,军队再自主解决一部分,以达到减轻国家压力的目的。

所谓,“兴国之本,在于强兵足食,昔汉武以屯田定西戎,魏武以务农足军食,定伯兴王,莫不由此。”

现在新伦州的棉田,就是军屯,只是不是用来解决粮食问题。

像义斌府这些原先的边境州府,仍然有大量的军户,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