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一百零八章 各自内政(3/5)

吞并江东。

原本他不敢出兵江东的原因还是在于实力不是很强,但现在即便是没有得到荆南四郡,等明年收成上来,他的实力将再上一个台阶。

所以当蒯良再次提出出兵江东的时候,刘表就开始认真考虑起来。

不得不说,如今确实是一个天赐良机。

荆州因屯田而壮大,江东现在却一片乱象,孙策才刚刚击败陈瑀,内部势力也不稳,到处都有县帅割据,如果趁着这个机会先夺取豫章郡的话.......

想到这里,刘表缓缓点头道:“善,子柔之言,深得我心,明年我就让黄祖出兵江东,先占据豫章。”

蒯良拱手说道:“明公英明。”

......

......

建安二年年底,刘表与谋主蒯良商议,决定夺取豫章。

而曹操也在商议明年准备做的事情。

由于荀攸和程昱在外地,他在自己的司空府邸召见了荀彧、郭嘉二人。

“淮南弟今年为我大败,我听闻这两个月淮南已经很久没有下雨,宿麦皆都缺水枯萎,寿春出现了大饥荒。”

曹操左右环视着荀彧和郭嘉说道:“我看袁术已经不足为据,明年我欲征讨吕布,你们看如何?”m.jj?y.??m

荀彧苦笑道:“司空,此事还是暂且缓缓,如今我们府库并不充盈,连年大战,百姓艰苦,再打下去,恐怕要民不聊生了。”

曹操皱眉道:“如今军库还有多少粮草?”

“不到四十万斛。”

荀彧是管这些后方政务的,粮草问题也归他管,太清楚现在的府库有多少存粮。

现在许都有大量的世家大族迁移过来,这些人都要吃饭,所以朝廷把国库和军库分开,国库勉强支撑许都朝廷的用度,军库则用于打仗。

如今军库存粮不足四十万斛,根据《居延汉简》以及《三国志·邓艾传》中记载的士兵粮食消耗来算,每人每月要消耗大概三石粮食,一万人平均一个月要耗费将近三万石。

也就是说,曹操现在的四万兵马再出战的话,一个月就得吃十二万石粮食,即便省着点,最多打四五个月,他就得陷入没有粮草的尴尬境地。

这其实也跟沈晨有很大关系。

历史上曹操倒是没有俘虏南阳黄巾二十多万,但颍川和汝南黄巾大概有十万人被他俘虏了。

在韩浩枣祗等人的建议下,他于颍川开始屯田,当年就收获百万石粮食。

然而这次大部分汝南黄巾都被沈晨骗去了南阳,曹操只得到了几万颍川黄巾,之后屯田还是加上早年俘虏的青州黄巾家眷,这才勉强糊口。

再加上奉养天子和满朝大臣,到处都要花费,造成了曹操越来越穷,府库的粮食已经开始有些难以支撑他到处打仗了。

从这一点上来看,也应证了那句,“凡事都是双刃剑”,奉迎天子有利也有弊。

好处在于政治上得到了名分大义。

坏处就是要供养一个帝国的首都,对于曹操这个军阀来说,非常吃力,满朝文武都要发俸禄,天子也得保证他的花销用度,对于曹操来说,实在是太穷了。

听到荀彧报告的坏消息,曹操脸色非常差,问道:“吕布乃反复无常之辈,若是不征讨,恐将来必为害,难道没有别的办法了吗?”

荀彧说道:“如今豫州残破,兖州也不是很好,四周贼寇遍地,若是能征讨一些黄巾残党,于豫州屯田,让战兵皆开垦田地,休养生息一两年,或许形势就能够有所好转。”

他的意思是别让曹操再大规模打仗,要么就先把颍川周边,如伏牛山、汝南等地残存的一些山贼土匪黄巾余孽清理一下,俘虏人口来屯田,要么就让战兵直接开垦田土,修养一两年,恢复实力。

但这显然违背了曹操的战略意图,他是打算东征吕布,将整个河南之地先掌控在自己手里,如果放任吕布这颗钉子嵌在身边,北方的袁绍又日益壮大,将来还怎么和袁绍打?

所以曹操摇头道:“不行啊,吕布这厮必须要除掉,否则贻害无穷。”

郭嘉思索片刻,忽然说道:“明公,我听闻刘表在南阳收拢了大量逃难的关中百姓和南阳汝南黄巾,就地屯田,收获颇丰?”

曹操点点头道:“是啊,当初我征南阳,其实也是想将南阳纳入彀中,如此若能迁移南阳百姓至汝南或者颍川等地,屯制田地,或许就能解决粮草缺少的问题。”

历史上他三征南阳,最后成功让张绣投降,之后又大量迁移了南阳人口到颍川去,填充了河南等地的屯田人口,而这其中就有今年出生的邓艾。

现在沈晨击退了曹操,引发了连锁反应就是曹操缺少屯田民,得到的粮食大量减少,邓艾没有去颍川就算了,如果不解决粮食问题的话,明年历史进程东征吕布,恐怕也要延后。

而这一延后,也不知道后续还会造成多少不可预知的历史改变。

不过曹操现在又非常迫切想把吕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