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355章 治乱世,用重典?(2/3)

这当然是可以得,但是用于治理乱世是万万不行的。”

蔡卞问道:“为何?”

赵顼、王安石、司马光他们也都非常疑惑地看着张斐。

因为重刑慎刑之辩,也是目前宋朝统治集团内部经常争论的一个话题,有些人提倡重刑,但也有些人提倡慎刑轻刑。

可也没有说,说的张斐这么武断,哪怕是提倡轻刑的,也是认为得与时俱进,不是反对重典治理,他们的依据是,国家都建设这么久了,不要再加重刑罚,而是应该向慎刑轻刑方向发展。

而且你要否定法家之法,严刑峻法也是一个主要论点。

只要你否定不了这一点,法家之法就有存在的意义。

张斐道:“在乱世之下,法制败坏,必然会引起贼寇四起,处处都是违法乱纪之人,但是你们要明白一点,这不是大部分人所愿,他们也是被逼的没有办法,你不抢人,就得被人抢,故而才走上这条路。

如果人人都是生而为盗,那就不会出现法制之法,法制之法的概念,是捍卫个人正当权益的一种共识,不是李悝凭自己的智慧想出来的,如果人人都想为盗,那就不会出现这种共识的,重典也就更无从谈起。

基于这一点,你若采用重典治世,那百姓就会想,我以前犯了法,你会不会清算旧账?而且恶习一旦成为习惯,一时半会也改不过来,这顺手一捞,可能就是死刑,你说他是会去自首,还是会上山为贼?

这就会出现秦国的情况,秦国的严刑峻法,已经是登峰造极。那你们认为是秦国治安好,还是贞观时期的治安好?”

“贞观时期。”上官均回答道。

后面的士大夫们也是频频点头,他们当然是喜欢唐朝,不喜欢秦朝。

别看玄武门之变的黑历史,有违儒家道德,但唐太宗就是后世儒家最喜欢的皇帝。

竖立榜样,首先得找一个成功者,这是最基本的,宋襄公也仁义,但儒家很少提他。

唐太宗不但武功强大,文治也强,再这么一渲染,基本上就是儒家心中完美君主。

至于说李建成么,儒家也没有说不闻不问,自唐朝之后,嫡长子即位是儒家非常坚持的。

因为在唐朝嫡长子即位,都已经成为一种逆袭,那武则天都是一个次女。

拿贞观去压制秦朝,他们当然不会反对。

“正是如此。”

张斐道:“人非圣贤,孰能无过,更何况有些违法行为,都还是天灾所至,那你面对的就是死路一条,就人性而言,只要有机会肯定会落草为寇,好死不如赖活着。

秦朝的严刑峻法,很快就导致满山都是贼寇,自秦孝公到秦始皇,这秦人渐渐明白一个道理,首先,千万别违法,其次,只要违法,就立刻跑路,当强盗去。”

蔡卞就问道:“轻刑可治乱世?”

“这是唯一的答案。”张斐非常肯定地说道。

蔡卞一愣,问道:“此话怎讲?”

“我再重申一遍,法制之法是个人捍卫正当权益的一种共识。既然是一种共识,它就会有自我恢复能力,当大家都知道,法律已经恢复,我种田不会再天天有人来抢,大部分人就会回去种田,不会去当草寇,当良民成为多数,草寇就会变得更加虚弱。”

“依老师之意,官府是什么都不要做,用老子的无为而治。”

“玄机就在这里。”

张斐道:“我方才说行军打仗用重典,这是可以的,且自古以来,对军队纪律的要求,一定是高于普通百姓的,这是一个常识。

为何?因为他们有兵器,他的专业就是杀人,他们非常强大,军队一旦作乱,后果是不堪设想,这一点相信我朝是最有体会的。”

不少人纷纷点头。

宋朝就是从军阀混战中建立起来了,对于将帅管控,已经严到快要自废武功的境界。

司马光一看,这情况不对,大家不是来吵架的吗,怎么他说什么,你们还都赞成?

这难道这就是说他们的话,让他们都无话可说?

张斐又继续言道:“同理而言,官员呢?官员手握权力,那么对官员的要求,必然也是要高于普通百姓的。

但是重典是往往伴随着强权,是要给予官员极大的权力,以及极少的束缚,这是不是本末倒置。

再倒置过来就行了,治理乱世的关键,从来就不是重典治民,而是在于治吏,恢复法制之法,还是需要依靠官府去引导。”

本来还在频频点头的老夫子们,听到这话,顿时就惊醒过来。

好家伙!

说了半天,原来是要重典对付我们?

此子可真是狼子野心啊!

叶祖恰似乎也感觉到背后的阵阵寒意,于是道:“依老师之见,当用重典治吏。”

张斐道:“这我才刚刚说完,你就不长记性,百姓如此,官员更是如此啊?这要是重典治吏,官员贪一文钱,那不得将村里的人都给杀了灭口,这是很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