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840坑货(3/3)

千余万两银子相当。

至于到了乾隆那会儿,国库年收入最高达到八千万两银子,那就是白银大量流入造成通货膨胀有关。

毕竟现在大明朝和那时候的物价比较,但说粮价,现在一石粮食不到一两银子,而乾隆朝是一两半,价格几乎翻了一倍。

唯一不同的或许就是清朝的宗室政策比大明朝好一些,很好的解决了宗室问题。

清朝政府在中前期的财政支出中,军事开支占了一半以上,几乎相当于把明朝的军费和宗室禄米全部用来供养军队,而军队也在这一时期为清政府开疆拓土,占据大片土地。

另外就是宫廷的支出,在乾隆朝以前,清廷宫廷开支每年不过数十万两,而到了乾隆朝才猛增到二百万两,和明廷时期不相上下。

当然,皇宫的开支,水分也是极多,毕竟宫里住的都是贵人,吃穿用度都是要最贵的。

虽然感觉宫里的花销太大,不过隆庆皇帝可不会去想减少支出,那是亏待自己和枕边人的事儿,不能做。

不过宗室那里,要是能想办法减下来,那财政不就宽裕了。

当然,很快他就回过神来,宗室禄米也只能想想,真要做了,怕他的乾清宫第二天就会被藩王府的奏疏淹没。

“当初还在裕袛时,朕记得就有过让你想办法解决禄米问题,朕登基后也曾提过此事,现在可有章程?”

既然知道宗室问题很拖累朝廷,隆庆皇帝还是想问问,看魏广德是否有办法解决此事。

“陛下,宗室的事儿有《皇明祖训》约束,实在很难动,除非陛下有心更改其中规定,比如运行宗室行四业之事,让其能自食其力,朝廷不再发放禄米,否则很难。”

之前朝廷官员也上了不少的奏疏,都涉及宗室改革,但是除了折色外,大多都被搁置,因为都触及朱元璋定下的政策。

还有为了平息宗室不满,解决禄米不足,就是从周边各省输粮,总之就是哪里出事就想办法给那里送点禄米了事,无非就是在发放禄米的时候增加折色,用宝钞替换禄米。

明朝可以改的东西太多了,魏广德有时候都觉得无从下手。

但知道归知道,这些动作最终都绕不开朱元璋这个坑子孙的货。

(本章完)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