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792新京营(1/3)

戚继光的《奏陈边务疏》初稿,开篇就是说“蓟镇兵虽多亦少之有原七不练之失有六虽练无益之弊有四”,多自然是指军卒人数很多,少则是精兵少,许多都是凑人头的,训练也不足。

这是魏广德看到奏疏第一时间的反应,不过这事儿他自然是知道的,而且他也亲眼见过。

只是戚继光眼光当然不是魏广德能比的,他虽然只是匆匆一瞥,可看出来的问题却是极多。

当然,奏疏是文言文写的,戚继光虽然不像俞大猷考过科举,可也从小就习文,自然是能自己来做的。

魏广德继续往下看,很快就知道了他看到的东西。

说蓟门之兵名义上众多而实际上不足,原因有七条。

驻屯军人不习兵事,而好微末之技,壮健的兵卒为将帅役使差遣,只有老弱的兵卒在部队充数,这是第一;

边寨曲折漫长,却极少设立通邮机构,使臣宾客来往不断,每天迎接不暇,参将、游击成为驿使,营房关垒变成了驿站,此为第二;

敌寇来犯,而调遣无方,长途奔赴,人马两伤,为第三;

防守边塞的士卒缺乏严明的约束,行伍不整,为第四;

作战中骑兵不用马,反而徒步,这是第五;

家兵气盛而军心离散,这是第六;

树立边寨障碍而不选择轻重缓急,防备地点众多而使兵力分散,这是第七。

这七条弊害不除,兵备怎能能做好?

并且还有士卒不训练的六条过失,虽然训练但无益处的弊端又有四条。

什么叫不训练?

边寨所依赖的是兵卒,兵卒所依赖的是将帅,现今恩威号令不能让人心服,营规条例不能使其齐心协力,无论舒缓还是急促都难以驱使,这是第一;

拥有火器而不知道使用,这是第二;

对当地百姓放弃训练,这是第三;

从各镇调来充实边防的兵卒,以自己非当地卫所统辖,漫无纪律,这是第四;

偏师民兵超过四万人,且人各一心,这是第五;

练兵的要务首先在于练将,眼下注意武举考试,多种途径的选择荐举与此类似,但这是选将,并非练将之道,这是第六。

至于戚继光所说的虽练无益的四条,则是他观各地练兵后得出的想法。

现今一营兵卒,作为炮手的常有十人,不知兵法中各种兵器交互使用,应当以长卫短,短以救长,这是第一。

三军的士卒各有擅长之技,战鼓军旗等,都应有所准备,现今都弃置不用,这是第二。

拉弓射箭的功力不能比敌人更强,而想以此取胜,这是第三。

教练之法,各有渊源系统,外表美观则不实用,实用则不美观,当今训练全无实在内容,这是第四。

“元敬,按你所说,这蓟镇大军貌似都废了。”

完整看完戚继光的奏疏,魏广德又思考半晌才开口说道。

“魏阁老,若非我亲眼所见,实难相信我大明边军居然已经沦落至此,只剩下个花架子。

末将只是到各地聚兵,看他们操练了一场,一些地方虽然看似动作整齐划一,可那就是样子货,甚至许多士卒连手里武器长处,怎么用都不知道。

使用火器者,不知火器如何使用,充数者则更多,皆是老弱,和京营相差仿佛。

至于将领,则更是不堪,除了一些好勇斗狠之辈,只是蛮力和敌人搏杀,根本就不知如何操练士卒,练习阵战技击之法。

只能说这么多年,鞑子都没能攻打京城,实在是幸运至极,否则很难想象这样的军士能抵抗如狼似虎的鞑子。”

戚继光看似有些痛心疾首的述说道,对各地将领的愚笨有些恨铁不成钢的样子。

魏广德眨眨眼,并没有完全相信戚继光的话。

他相信,有些消息,或者说猜测,兵部里的人肯定知道,谭纶是想在自己去总督蓟辽的时候,带戚继光去蓟镇做总兵官的。

他现在把蓟镇兵马说的如此不堪,背后或许还有其他的意思。

至少,别人看不出来明军短板,他能,自然就有了练兵之法。

操练了这些兵将,是不是也该给他换个职务,比如蓟镇总兵官?

到时候他戚继光荣升了,谭纶也满意了。

当然,这样的职位调动,朝廷并不会失去什么,京营也不是必须留下戚继光才能整训。

只要谭纶和戚继光把京营改革的架子搭起来,那些勋贵是很乐意摘桃子的。

实际上,就是现在,就已经有人想要这么做了,等大阅礼准备的差不多,就让戚继光挪窝。

话都递到他这里来了,还是通过徐文璧传来的话。

当时魏广德虽然严词拒绝,主要还是担心大阅礼闹出幺蛾子,可若是戚继光自愿退出大阅礼,去蓟镇做总兵官,貌似也不是不能答应。

当然,前提是大阅礼的军卒得训练好,不会在关键时候掉链子。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章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