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346高拱和张居正(3/3)

加赋算不算贪腐,魏广德当然不觉得是。

那笔钱其实就类似后世的地税,留给地方衙门使用的银钱,只是在税收比例中占比相当的重。

这时代,中央可是不给地方拨办公银子的,地方衙门的开支都要自己找。

这笔经费怎么来,自然就是在正税的基础上加税。

遇到清官,自然知道节约开支,减轻民众负担,加的税也就少,遇到不那么清廉的官员嘛,地方上就要倒大霉了。

这样的事儿,在富裕之地,就算杂税多点,也能负担的起,但是到了穷地方,就真是能把人逼迫到倾家荡产,到最后扯旗造反的地步。

所谓“官逼民反”,“穷山恶水出刁民”,其实大抵如此。

看起来,两个人的想法似乎有点相似啊。

魏广德身体随着马车的前行摇晃着,看着像极了当年读书摇头晃脑的样子。

不过,魏广德还是觉得,两个人这个时候的想法,只是看似相似,其实却是有本质的不同。

高拱想的是罢黜贪官,张居正想的是怎么解决苛捐杂税,看似贪官和苛捐杂税似乎可以划等号,但其实两者还是有本质的不同。

“殊途同归”还是“南辕北辙”?

魏广德这会儿也不能确定,只能继续观察了,反正有的是时间。

现在的张居正官职和自己差不多,才六品而已,在京官的队列里小的很,要让他上位,成为左右大明朝堂的支柱,魏广德估计没个十几年根本不可能。

反正以后他们聚会,听高拱的意思会叫上张居正,到时候再观察观察这位后世褒贬不一的大明朝改革家到底有多厉害,他的政治理念是什么。

魏广德对这个时代的人,有印象的除了皇帝和俞龙戚虎,就是这个张居正了。

据说这位老哥可是差点为大明朝续命三百年的存在,若不是教育学生不行,教岔了......

算了,那些都是后世人的假设,想多了没意思。

不出两日,魏广德果然收到了自己升职的圣旨,和高拱说的一样,依旧是升自己的品级,他还要继续留在翰林院里读书。

现在的魏广德身上头衔也算是一大把了,詹事府左春坊左中允,翰林院编修,都察院御史,也许再熬上几年,把翰林院的编修变成侍读学士才能有机会离开这里。

同一天发出的圣旨还有高拱曾提到的张居正,升翰林院编修张居正为右春坊右中允,管国子监司业,这下子他是摇身一变成为名副其实的国子监二号人物,算是彻底走出了翰林院这个小池塘。

其他升职的还有吏部文选司郎中王秩为太常寺少卿,提督四夷馆;升江西左布政使张元冲为都察院右副都御史,巡抚江西.....。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