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313表演(3/3)

在先把口子撕开,用五万石救命粮的借口争取更多官员的支持。

一旦口子打开,后续还有救灾粮,还有本该通过漕运的漕粮因为大运河断航,完全就有理由走海路进京了。

魏广德的策略,自然就是蚕食,一点一点把口子打开。

国内的海路运输打开以后,再考虑真正意义上的开海,建立海关和对外贸易。

只要有钱了,大明朝应该就能够撑下去。

或许有人会觉得有银子没粮食,面对将来的危机依旧无法可解。

其实以魏广德这个半吊子历史迷,或者说历史文盲更准确,在他的意识里,因为还有后世的记忆,所以他丝毫不认为有钱还有办不成的事儿。

那些外国船来中国难道是空船?

或者船上只带银子?

给劳资装满粮食过来,粮食抵关税,只要朝廷手里有足够赈灾的粮食,就不怕各地灾荒频发,不怕灾民流离失所。

有吃的,他们就不会闹事儿。

以大明地方官员们的尿性,赈灾粮食不可能全发下去赈灾,各级都要扣下一些,估计也就让下面的老百姓能不饿死就算有良心。

不过这样似乎也好,吃饱了也怕他们闹事。

官员还是要监督的,那就多派御史下去,至少保证不饿死人就行。

魏广德一番声情并茂的演出,首先就获得了他老乡们的支持,劳堪第一个站起来,手里端着酒杯对着其他人说道:“善贷都说到这份上了,为了辽东千千万万的百姓,这奏疏我写了,今晚回去就写,明日一早我就递交通政使司。”

&am;lt;b/&am;gt;  话音落下,杯中酒水酒杯他一饮而尽。

随后,诸大绶、陶大临、张科等人也纷纷起身,嘴里说着和劳堪一样的话语,都是支持魏广德的。

其实大家现在官职真心不高,在官场历练两年也变得精明起来,不过魏广德这番表演还是成功征服了众人。

魏广德说的没错,这个时候出言支持走海路运送赈灾粮食就是活人的善举,为何不为?

若连句真心话都不敢说,那这官做起来还有什么意思?

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

这就是他们这些官场中人最初的心声,只是在官场这个大染缸里浸泡了两年,似乎就已经不再干净了。

这个时候,许多人不觉有了一种感觉,似乎为了辽东百姓生计,自己上书支持走海路济辽,才能够洗去这两年身上沾染的污垢,自己也能找回初心,重新成为一朵出淤泥而不染白莲花。

很快,酒桌氛围再次被点燃,所有人都端着酒杯站了起来,嘴里说出几句豪言壮语,然后一口喝光杯中酒......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