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

236回京(3/3)

要是放到现在,人还能没个三病两痛的吗?

请个假也就完事儿了。

可是这是在大明朝,藩王册封仪式,他这个副使代表的是朝廷,正使广宁伯刘允中代表的则是皇家,他这个副使缺席,自然就是很严重的失职。

现在的陈瑾,已经因为此事丢掉了翰林院修撰的官职,被贬往惠州府任推官。

魏广德惊的是这么小一件事儿,陈瑾也能给弄出这么大纰漏来,喜的自然就是翰林院空出一个修撰的官职,还有朝廷之前给陈瑾预留的空位。

朝廷的官职,一个萝卜一个坑,没有多的。

回京路上魏广德还在想这次打完仗,朝廷会给自己什么样的奖励,貌似陈瑾这就是康自己之慨。

对于捡了陈瑾的机缘,魏广德并不觉得有什么,陈瑾办差出岔子是自己的问题,就算没有他,空出来的职位也会有人去顶,自己只是恰逢其会撞上了。

不过在惊喜之后,魏广德冷静下来后还是有些担忧的,那就是嘉靖皇帝到底会不会把他丢去领兵。

看来,为了两天皇帝的召见很重要啊,自己该怎么表现呢?

军户出身,既是一个优点也是一个缺点。

如果之前没有表现出可以统兵打仗的能力前,魏广德丝毫不担心什么,可是现在不同了。

在皇帝看来,世袭武职家族出身的人,都是世受皇恩的家族,他们家的老祖宗跟着老朱家打下天下,老朱家也没有亏待他们,给了他们铁饭碗,世代享受官身带来的好处,自然应该是忠心不二。

只是,他们需要注意的就是那些登上高位的人,在获得皇帝信任赋予大权后心态的变化。

实际上,历史上造反的皇帝们,他们一开始进入仕途或者参军入伍的时候,肯定也没有想过要造反,要怎么样?

只是随着权力的不断增大,野心才随之增大,当走到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位置,最后觊觎那个至尊无上的宝座走上造反一途。

所以在提拔官员的同时,最主要的还是要注意观察他的心态变化,特别是对权力的分散,不能让人大权独揽。

魏广德灵魂来自后世,自然对此深有体会。

中国历史上出的皇帝很多,造反上位的也不少,他们大多都是身居高位然后造反成功。

历史上从社会底层造反成功的皇帝,似乎也就是今朝了。

朱元章的记载是很明确的,放牛娃出身,最后完成完整的阶级跨越,从社会最底层跃居最顶层,但是在他参加反元起义的时候,肯定也没有想到过自己有朝一日能够登上皇帝宝座,不过就是为了混口饭吃,活命。

当他最后拥有一帮拥趸以及强大军力以后,才滋生出做皇帝的野心,之后一些人莫名横死。

想这些有点远,可是魏广德不得不考虑到,出任军事文官的后果,哪天皇帝不放心你了,说不好会有什么结果。

在朝廷里为官,在中枢为官,政争斗输了回家种田就是了。

魏广德回京第二天,他是呆在会馆里坐立不安,只是这天依旧风平浪静,并没有内侍传召。
本章已完成!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