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第146章 皇上选的永远都是对的(2/3)

传说刘伯温懂得七星灯续命之法!

倘若刘伯温为了当丞相真的用七星灯续命十二年,那他李善长还有什么出头的机会?

“太子,刘基现在还好么?”

朱元璋明知故问,因为他一直都派人暗中盯着刘伯温,只要对方稍微有点儿异动,马上就会人头落地!

“听说刘大人在青田过的很好,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太子开口说道。

“这么有才能的人留在地里种田真是可惜了,二虎!”

“卑职在!”

“请刘伯温回京,朕的大明需要刘大人这样的人才!”

朱元璋一道口谕下达,二虎立刻派锦衣卫去浙江青田请回刘伯温!

此时大殿中的众人面面相觑,心想这算是铁板上钉钉了么?看来真的要让刘伯温当丞相了!

然而朱元璋却在这个时候笑着说道:“大家继续畅所欲言啊!到底谁更适合担任丞相之职?朕这心里实在为难啊!”

听到朱元璋这么一说,李善长终于松了一口气,心想看来皇上刚才只是虚晃一枪,把刘伯温搬来的目的仅仅是为了制约他们淮西势力啊!

自从杨宪被斩,刘伯温告老还乡,朝中的浙东党基本上就凋零了。

宋濂虽然算是文臣之首,但是在朝中只有威望没有权势。

其他的浙东党要么官太小,要么是腐儒,根本不成大器!

按照李善长的推算,朱元璋此次肯定要从淮西势力之中挑选丞相,要不然也不可能会在这个时候把刘伯温请回来!

这个时候左司郎中吕本开口说道:“皇上,微臣觉得左都御史涂节公正廉明,懂礼明义,也能担任丞相之职。”

“涂节这人是聪明,办事情也知道分寸,不过尚缺历练啊!”

之前户部贪污的时候,都察院都没有查出来任何蛛丝马迹,朱元璋对涂节这个左都御史非常失望,所以觉得此人难当大任!

吕本闻言尴尬的笑了笑,反正他也只是一个建议,朱元璋愿不愿意采纳都无所谓。

“汪睿、朱善,你们两个是怎么看的?”朱元璋又对这两个老学究询问起来。

这时候二人一起站起来说道:“回禀皇上,您若是让微臣二人研究一些诗词歌赋还好,可这是推举丞相的大事啊!微臣二人实在不知道该推举谁!”

这二人都很明智,直接选了弃权,免得以后惹祸上身!

朱元璋闻言笑了笑,挥手示意二人坐下来,然后接着说道:“朕让大家过来,就是想听听大家的意见,诸位到底是害怕朕治你们的罪?还是不想得罪朝中的某些人啊?”

朱元璋这么一说,在场的众人全都立刻起身告罪。

朱元璋这时候又笑着说道:“大家不必拘谨,咱也就是随便问问,不管最后选谁,都得有个结果啊!张道长,你觉得朝中哪位大臣更合适一些啊?”

“回禀皇上,贫道以为,天地分阴阳,丞相分左右,选两位丞相更合适一些。”铁冠道人张景和笑着说道。

“嗯,张道长言之有理!朕也是这么认为的!那就先定下一个汪广洋,让汪广洋做右丞相,剩下的左丞相要让谁来做啊?”朱元璋又问道。

“回禀皇上,贫道以为,既分了左右,为何不再分一个文武?”张景和提议道。

“开国之初就是如此,只不过你们也都知道,北元余孽未除,四川和云南不稳,朝中武将经常外出征战,若是让武将做了丞相,将来朝中还是会有很多政务无法处理啊!”

朱元璋并不想让武将担任丞相之职,因为武将本身就有了军权,若是再让武将做了丞相,他的江山还能坐稳么?

张景和此刻也已经明白了朱元璋的意思,所以就不再言语。

这时候朱元璋又看看一言不发的李霖,然后笑着说道:“李霖,你今天怎么一言不发?朕让你过来可不是让你喝茶看戏的!你得给朕出出主意啊!”

“回禀皇上,微臣资历尚浅,对很多大人都不怎么了解,实在不知道要推荐谁啊!”李霖也很为难的说道。

“那你觉得汪广洋如何?”朱元璋笑着问道。

“只要是皇上选的,就一定是最适合的!”李霖一本正经的说道。

“哈哈哈!你这话说了等于没说!如果朕万一选错了呢?”朱元璋笑着问道。

“那只能说是汪大人辜负了皇上的厚望!”李霖认真的说道。

“哎呀呀,还是听你小子说话更舒服一些!朕觉得既然是要选丞相,最起码要对政务了解一些,最好是从中书省中提拔,你觉得胡惟庸如何啊?他已经在中书省做了好几年的参知政事。”

朱元璋原本也有让胡惟庸当丞相的意思,只不过胡惟庸这个人与各个官员的来往都比较频繁,所以他心里并不太放心,就把汪广洋当成了第一人选!

不过现在张景和提议选两个丞相,朱元璋就觉得胡惟庸应该也会合适一些,最起码他与汪广洋互相制约,到时候再加上一个刘伯温,三个人彼此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