字体
关灯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

蒲州之争玉璧伤 第二百一十七章 齐明帝殡天上元(2/3)

治,杨兰在一旁急的手足无措,但是此刻她除了干着急,也无法做其他事情。

许久之后,太医起身,对着杨兰摇了摇头:“陛下怕是撑不过今夜了。”

杨兰看着萧炬,才三十岁的萧炬,如今苍老的如同五十岁之人,满头白发,前期如履薄冰,中期饱受大难,后期殚精竭虑,这一辈子,就没有舒坦过。

萧炬看着杨兰,只是不停的眨着眼睛,杨兰一时没有理会,然后随着萧炬的目光,杨兰才发现了放在龙案上的盒子。

杨兰打开盒子后,只看到盒子里有一道圣旨和一张纸。

纸上写着,朕若有恙,需由秦王,祭酒,尚书令,太宰,司空五人在场。

杨兰看后也没有犹豫,立刻令人将五人唤来。

韦然和崔诰本身就暂时住在中书省,得到消息后第一时间赶到了上元宫中。

此时萧炬的生命已经走到了尽头,看到韦然来到宫内,立刻眼神示意韦然上前。

韦然走上前去扑通一声跪倒在地:“陛下!”

萧炬说不了话,只是用眼神看向昔日让韦然拿取密诏的柜子。

韦然会意,当下便说道:“陛下放心,臣定不负陛下所托。”

此时尚书令太宰等人还未到上元宫,萧炬心中一阵叹息,他已经等不及了。

萧炬随后挣扎着身体,看向了萧业,眼神中充满了期许。

不过若是让他知道萧业最近干的荒唐事,怕是能直接气死。

最后在不甘中,萧炬永远的闭上了眼睛。

台城之中钟声大作,响彻整个建康,睡梦中的建康百姓都被钟声惊醒。

年少之人不懂钟声为何意,只有年老者说道:“钟声不停,怕是陛下驾崩了。”

上元宫内,众人尽皆痛哭流涕,韦然跪在地上痛苦不止,没有人比他更懂萧炬。

萧炬本该是一代明君,是这南北朝乱世之中唯一的光,但是天妒英才,萧炬正值壮年之时,却阖然离世,无疑是这个黑暗年代的悲剧。

此时其余人才赶到上元宫中,但是大家关注的焦点已经不再是萧炬的死,而是萧炬的遗诏,这份遗诏的分量何等重要,决定了南齐未来的命运。

杨兰拿出遗诏,令崔诰念了起来。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朕自知天命不久,故而特此立下遗诏。由太子萧业继承帝位,秦王韦然为摄政王,祭酒崔诰,尚书令张则茂,司空袁起,太宰陈孝宽为辅政大臣,在萧业弱冠之前,朝中所有事物均由摄政王做主。”

这一封简单的诏书,就相当于把南齐的权利全部交给了韦然,萧炬用最后一份诏书,和韦然进行了一次豪赌,他赌韦然会遵守他们两人之间的承诺,不会篡了萧业的位。

但是其余人不这么想,如今主弱臣强,众臣心中难免有小心思

韦然接过诏书,随后令人通知在京的大臣第二日全部到寿筵殿祭奠萧炬。

韦然随后令人给萧业准备天子衣冠,对杨兰说道:“事急从权,虽然早有准备,但是事已至此,仍旧让人不禁扼腕,明日太子在灵前继位。”

待到天明,众臣尽皆身着缟素来到了存放萧炬棺木的寿筵殿,韦然当众宣读了萧炬诏书,并且当场就萧业登基为帝。

随后司天监给萧炬取谥号为明,是为齐明帝。

在一系列繁琐的流程之后,萧炬终于下葬,陵寝之简陋令人难以置信,由于萧炬身前要求不能有陪葬的宝物,故而和金碧辉煌的萧衡陵寝比起来,萧炬的陵寝简直是云泥之别。

台城拙政殿上,杨兰拉着萧业坐在龙椅之上,接受百官朝贺。

韦然则是坐在龙椅下方的宝座之上,这是专门为摄政王安排的座位。

萧业也就此开始了长达八年的木偶生涯。

韦然说道:“如今先帝不幸殡天,太子年幼,遗命本王暂代朝政,此乃是陛下对本王的信任,本王也知道朝中多有人不服,但是如今乃是乱世,乱世当用典型,本王一心只欲完成陛下北伐的心愿,众人若是能齐心协力协助本王,本王就可领兵在外,替我大齐开疆拓土,若是有人要给本王使绊子,逼本王留在这建康城内,那么本王也不会留情!”

韦然这话明确是对众人表态,我虽然受命摄政,但是众人只要听话,我也不会专权,但是若是逼迫过甚,那么韦然也不得不专权了。

随后韦然又说道:“之前造反的诸王,如今都被困在冷宫宫中,皇室血脉凋零,也不是美事,楚王萧归认错态度较好,可以将他放出,在健康城外给予他府邸,也算是给宗室一个表率,此事诸臣可有意义?”

由于萧如玉伺候了崔诰一番,韦然当初承诺过的事情必然是要兑现,此番仗着大赦天下的名义,将萧归放出,众人也无话可说。

随后韦然又说道:“赵王萧寅,乃是先帝之弟,陛下之叔,当初受恒直蛊惑,起兵作乱,萧寅当时还年幼,如今已经成年,朝中不可无宗室之人,湘王自请外调雍州,那么就由萧寅入朝,任尚书左仆射,协助
本章未完,请翻下一页继续阅读.........
上一页 进书架 回目录    存书签 下一页